摘要:关于学历/阅历的争论一直是现阶段人们互相争论的焦点话题。三年的读研生涯和三年的工作经验,究竟哪一个更具有现实意义?各家众说纷纭。而究竟谁的说法更具有可靠性呢,信息时代咱们还是要看看数据都传达了什么? 辛苦备考一年结果却不佳,身边的同学都去找工作了,我该怎么办?三年的时间换学历或者阅历,哪一个更值得? 先不论值与不值,我们用数据说话。 ►用数据看:高学历能不能带来高工资? 2017中报刚刚披露完毕,21数据新闻实验室通过统计3347家A股上市公司的人员构成和薪酬分布发现,作为人均月薪最高的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其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人数占比也位居TOP3。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均月薪TOP10的上市公司中,有4家来自非银金融,其中,渤海金控和安信信托人均月薪达10万元以上,渤海金控更是高达19.55万元! ①硕士、博士扎堆行业人均月薪过万 哪些行业高学历人才最多?根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国防军工行业硕士/博士学历员工占比最高,共9.3%。紧接着的是银行、非银金融(包括券商、保险、信托等),均在7%以上。 ②这几家公司,硕博员工占半数以上 根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在3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2家硕士/博士学历员工占比超过40%,3家超过50%——陕国投A、中国卫星、航天工程。陕国投A(000563.SZ)是A股公司中,硕士/博士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达56.67%,人均月薪达到5万元。 ►学历真的不重要吗? 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虽然辍学过,但他们恰恰是非常重视学历的。 不管是即将毕业的你,还是预备踏入研究生生活的你,对于“学历是否重要”都有过思考。鼓吹学历无用论的人,常常会说谁不读书也成功了、谁辍学也成功了、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看学历是歧视……其实他们都错了。 最近因为一档演讲节目的辩题,“学历是否重要”再一次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认为学历不重要的网友竟然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这让人联想到美国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理论。布热津斯基认为,世界全球化会使20%的人搭乘快车一路驰骋,80%的人会被“边缘化”。而这80%的人口与20%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 “奶头乐”理论,认为可以给80%的被边缘者一个“奶头”,让他们心安理得接受被抛弃的命运,以此避免与20%的精英间的冲突。同理,那些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可以向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宣称读书无用、学历无用、要安分守己、及时行乐,让这些“边缘化”人口安于现状,不会对精英构成挑战和威胁。 无论那些宣扬学历无用、读书无用的人,是“蠢”还是“坏”,我们都有必要戳破“学历不重要”这一谬论。 ►鼓吹学历不重要的四个谬论 ●谬论1:谁谁谁不读书也成功了 鼓吹学历不重要的人,最常见的就是拿身边的人举例子。比如有一对外地夫妇,两个都是文盲,每天晚上到街旁摆烧烤,一天纯利润高达2000元,在市区买了三套房。而名牌大学毕业生一出来,工资才几千块钱,谁说学历就一定重要了。 他说的是不是事实?的确是事实。但他忽视的至关重要一点是,概率。他陷入了一个逻辑学上的谬论,叫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bias)。他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什么意思呢?这样的“外地夫妇”的另一个称呼叫农民工,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2亿。也就是说,像这样日进千元的人,只占2.82亿人口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如果烧烤都好赚,大家早就摆摊去了,卖烧烤发家致富的都是幸运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那么大部分没有户口、没有学历的农民工在哪里呢?他们在烈日下的工地里,在流水线上,蜗居在城中村里。 与幸存者偏差相对的,是一个失败者偏差。比如看到新闻,某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卖猪肉去了,或者长期陷入贫困领低保,就由此得出结论,学历有什么用。 这同样是一个概率问题,没有学历的人也有成功者,但概率很低;有学历的人也有失败者,概率同样很低。以个别的案例来论证普遍问题,结论自然就错了。 ●谬论2:谁谁谁辍学了也成功了 这一谬论的逻辑错误也是类似的。与之不同的是,持这一谬论的人,最喜欢拿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举例子:你看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辍学却如此成功,一个长期是世界首富,一个创建的脸书正改变着世界。学历还有用吗? 首先,这样想到人一定得先照照镜子:自己是否有资格与这群牛人相提并论。他们是从哪里辍学的?哈佛! 也就是说,在辍学之前,他们是能够考上哈佛这样世界最顶级名校的,跟从二三流学校混不下去辍学有本质区别。 他们选择辍学是因为相较于学历,手头正在研发的程序和软件更迫切,也就是说,人家在学生期间已经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创造了。 如果你有足够的本事考上清华北大,并且在校期间已经开始创造性的工作,那么你有底气辍学——因为你更接近于“天才”了,但作为凡夫俗子,就请不要眼高手低了。 ●谬论3: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在某乎的问答或者各种职场攻略里,都有连篇累牍的文章告诉你,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 比如在世界500强企业,你一旦有幸进入其中,学历因素的确不那么重要了,你跟所有员工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个时候经历等因素更重要。很多二三流高校毕业生看到这个说法,会有一种心理安慰:没关系,我虽然学习成绩差,学校也差,但以后职场看的是我的能力和情商,我不一定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 但他们没有看到的是: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他们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早就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HR在筛选简历时定的最低标准可能就是985高校,甚至有的只认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名校,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 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网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你的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对不起,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HR连给你笔试的机会都不愿意。 ●谬论4:看学历是歧视 前三个谬论被驳倒了,有人就开始打道德牌了:你们招聘时先看学历,是对学生的歧视。我们虽然学校不出名,但我们勤恳努力,怎么可以只看学历。当社会上的人越来越注重个体的权利,自然是好事。但时下的舆论似乎走向了过犹不及的倾向,动不动就给人扣上歧视的大帽子。 我们再来做一个假设,一个HR准备招聘5名员工,有100人投简历。这意味着他必须筛掉95人,筛人得有一个标准。他先看学历,这时三流高校的学生反对,你这是学历歧视。好的,他放弃学历标准,他以性别为标准,男性优先,女性肯定会反对,这是性别歧视。他退而求其次,以工作经历为标准,这时工作经历为零的应届毕业生也跳出来说,你们这是歧视应届生。 他无可奈何,以能力为标准,这时能力较弱的人也可以跳出来说,你这是歧视弱者,你应该给我们机会,应该看到我们有进步空间……发现没有,这个时候HR就没有办法选人了。因为我们已经把“选人的标准”泛化为,“对不符合标准的人的歧视”,可实际上,选人的标准,仅仅是竞争语境下的一种择优。 当然有人会说,以学历来择优,太过武断,不够科学云云。的确,以学历论人才可能会错过一部分人才,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个概率,要远低于他选到的人才的概率。以学历选人才,可能是他最不坏的选择,是他效率最高的选择——不然HR都得累死。 作为用人单位,这是他的权利。我们可以不赞同,但只要企业不违反法律,我们也无权进行道德绑架。 ►无论选择学历还是阅历,都必须有能力 如果你考上了985院校,然后和本科一样翘课、睡到自来醒、无心学习和提高。且不说你能不能按时毕业,就算是可以毕业,连基本的文档编写能力都没有,逻辑混乱,这算是有学历吗? 如果说你在一家公司做程序员,年复一年的敲代码,除了创业初期在研究一些技术难点,开发产品之外,在公司产品成型并上线以后,开始了自己慵懒的迭代生涯。就这样在舒适区慵懒的干了三年,这三年算是资历吗? 总而言之,读书很重要,名校很重要,学历很重要。但是个人的认知和能力的养成更重要。学历是个敲门砖,是为了给予你想变得更好的一个机会。所以即使不考研的小伙伴也并非没有远大的前程,毕竟当你获得了名企的OFFER后,还是要看实际的工作能力。 但是有了更高的学历背景,这场堪称马拉松的人生之路,出发会比别人更容易些。 (实习小编:玉琳)
学历与阅历背后的四个谬论,考研人三思!
摘要:关于学历/阅历的争论一直是现阶段人们互相争论的焦点话题。三年的读研生涯和三年的工作经验,究竟哪一个更具有现实意义?各家众说纷纭。而究竟谁的说法更具有可靠性呢,信息时代咱们
本页标签:
上一篇:
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
下一篇:
东京大学法硕
推荐阅读
报考常识05-09 1160
报考常识05-09 1010
报考常识05-09 844
报考常识05-09 1102
报考常识05-09 859
报考常识05-09 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