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报考指南 > 正文

做到这些,专业课高分妥妥的

1、学会高效看书快速地浏览一遍书,然后再返过头来看一遍细节,理解、记忆。首先是快速浏览的过程,给大家一个标准,以每天投入4个小时看专业课书为例,大家快速浏览一本书所花的时间应该以两天

1、学会高效看书

快速地浏览一遍书,然后再返过头来看一遍细节,理解、记忆。首先是快速浏览的过程,给大家一个标准,以每天投入4个小时看专业课书为例,大家快速浏览一本书所花的时间应该以两天为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3天就嫌多了,阅读的质量方面,大家第一遍快速浏览的过程只需要把书当网络小说看就行了,除非书上的某个知识点引发了你哪方面的思考,其他情况不要停下来。快速翻阅,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

然后,再用2-3天时间,反过来过一遍细节,因为刚刚看了一遍书打底,你会很清楚地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尤其是章节与章节之间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然后是理解与记忆,这样1+1的阅读方式会帮大家规避边看边背当中一个非常消耗时间的陷阱,即觉得哪里都是重点,看一遍背一遍的方式可以让大家对什么东西是重要的有一个清楚的判断。

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会大幅提高大家看书的效率,按这样的流程看书,薄的书4天搞定,厚的、重要的书6天解决,到后期甚至能把这个时间压缩到2-3天搞定一本书,传说中大神背了10遍书的故事,对你来说也将不是神话而是切实可以做到的东西。

2、我们不是为了做笔记而考研,而是为了考研而做笔记

我们不是为了做笔记而考研,而是为了考研而做笔记。笔记应该成为引导我们复习的一个工具,而不能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那我们应该怎么做笔记呢?我给大家的两个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在书上做笔记,拿个铅笔,在书上随你所兴,乱涂乱画,做笔记的过程只是为了让你自己提高注意力,顺便看书的时候有什么想法随时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这些想法最后会变成思维的火花。方案二,只做框架性的笔记,而是是先流畅地看一遍书,在后面理解、记忆的过程中顺便把笔记做了。

至于很多经验贴里说他们最后的阶段都在背笔记,这个问题我觉得是这是因为到最后大家已经把书读薄了,看书、背笔记都是为了最后唤起记忆的一个过程,二则,合格的最后冲刺用的背书笔记,大家如果真的想做,11月底最后一遍完整看书的时候做完全来得及,那时候你才能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是你的薄弱点。

我认识一位战友就是11月月底开始,用1周对照着课后习题把思路、框架性的的东西列下来,一共列了一本5cm*7cm的得利便签本,然后就整个12月抱着那本小册子和政治背,结果是,137,141,专业课霸气侧漏。

3、文科的东西不需要做题,到了考场你自然会有思路——才怪

似乎中国教育有一种共识,即文科的东西不需要做题,对此我必须给予严肃的批判。确实文科的东西对做题的要求没有理科那么高,但是你高中的时候天天有作业、每个月一次月考的意义何在?

动笔的过程是主动思考的过程,是知识横向串联的过程。14年厦大考了一道题,如何理解中国传媒业的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背多分的同学,极限就是把书上有关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内容全部搬上来。

学霸是怎样答的呢?先聊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定义保证基本分,再聊传媒组织的公共性与商业性进而指出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符合传媒组织这两大基础特性的做法,是合理而科学的聊商业性的时候我扯到了施拉姆对传媒组织经济功能的定义,聊到了新闻史上对1833年《太阳报》创刊的历史贡献的定性,两套答案孰优孰劣,我想大家心里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做真题起码能在以下方面给大家帮助:

1)只有经过做题,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你自己的东西。根据问题的情境和你自己构建出来的上下文适当调整对某一知识的表述可以加深你对问题的理解。有一句话叫没有比给别人讲解学过的知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没有听众,但起码我们可以讲给自己听。通过讲解的过程,让知识在脑海中重新组合,建立稳定的只是联系。然后,就是高大上了。

2)只有经过做题,你才能知道什么是“有用的知识”。“有用的知识”是一个很功利但是对考研而言又很实际的提法。

它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部分老师可能会直接考察的知识,每个学校老师都有自己的命题习惯。

二,比命题习惯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的答题习惯,每个人因为知识背景和表达方式的不同,甚至于在政治倾向上的偏左偏右、个人自信程度等,会不自觉地有自己的答题习惯,有意无意地多聊某方面的知识而规避另外一些方面的东西。而你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努力加强你对你经常要用的一些知识的了解,多看看相关论文,多做相关准备,这些东西是你复习的重中之重。

3)了解自己的答题习惯。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某些自己的思维方式给自己设下的陷阱(这个不同于老师的陷阱,它不管遇到什么卷子都会出现),比如有些人会写评论时经常会陷入情绪表达痕迹过重,观点分量太轻的深坑;答普通论述题又容易陷入前面引论部分过度洋洋洒洒导致整片文章头重脚轻。这一个可以借助学长指路,学长作为过来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的问题所在。你自己隔个半个月再来看自己的卷子的时候其实也能自己看出不少问题。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常我们看到一些文章说没有刻意练习过答题方法,所以在考场上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反正就写下来了。这个确实是大部分人的状态,偶尔有一两个成功的其实只是个案大家不能把这个当作自己复习时的指导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家必须在考前对答题有一个基本的准备而不是在考场上去临时发挥。

5)自己说你已经有多久没写过大段文字了?考试的时候我们需要写12页A4纸,你需要做几套真题唤醒自己“废弃已久的写字功能”。

本页标签:

推荐阅读

东京大学法硕
报考常识05-09 1164
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信息网
报考常识05-09 1013
东南大学考研经济学专业课
报考常识05-09 1106
保送清华大学研究生的条件
报考常识05-09 863
北京林业大学机械研究生
报考常识05-09 1086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