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报考指南 > 正文

逻辑基础:探究 “真与假”

  在逻辑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问真假的情况,这是非常常见,同时也经常让人有些模糊的内容。  有时,我们会说这个判断是真的;有时,我会说假设这个判断是真的;有时,我们会由命题人给

  在逻辑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问真假的情况,这是非常常见,同时也经常让人有些模糊的内容。

  有时,我们会说这个判断是真的;有时,我会说假设这个判断是真的;有时,我们会由命题人给的条件来判定一个命题是真。那么,这三种情况之间有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在做题时,又该注意什么呢?

  下面,跨考教育逻辑写作教研室王晓东老师给大家细细分析。

  1. 判断是真的:是指某个判断所断定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而如果我们做的某个判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则说这个判断是假的。即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决定了某个判断的真假情况。

  2. 假设某个判断是真的:即人为的规定某个判断是真的,而不用考虑这个判断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即这种情况下,判断的真假只与命题人对它的假设有关,而与实际情况不任何关系。

  3. 由命题人给定的条件来判定一个命题的真假:即命题人给我们假定了一种“实际情况”,让我们判断这一命题与“假定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即命题人假设是某一种“实际情况”。

  这三种情况的相同之处在于:我们在做出判断时,都要遵守相应的逻辑规则。

  不同之处在于:判断的起点和比较的对象是不同的。

  第1种情况下,要以对实际情况的把握为起点,要求我们先对某个判断所对应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而后再按逻辑规则去分析比较。而如果我们对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实际情况没有足够的了解,那么我们对这个判断的真假情况就不能有效的做出断定。比如:

  例1:所有的马都是动物。这是一个真判断,它与实际情况相符。

  例2:所有的鸟都会飞。这句话对不对呢?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情况可能就不一样。实际上,我们知道这一判断是假的,因为鸵鸟是鸟,但它就不会飞。

  第2种情况下,以命题的假定为起点。这种情况多出现在题目的设问当中,即“如果上述命题”为真。在这种情况下,题目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第3种情况下,要以命题人假定的条件为起点(也可能是我们推理过程推出的中间结论)。比如:假定“王家庄的村长姓张”,则判断以下判断的真假情况(真、假或不确定)

  1. 王家庄的人都姓张。

  2. 王家庄的人都不姓张

  3. 王家庄里有人姓张

  4. 王家庄里有人不姓张

  从命题假定场景作为判断的依据,则我们知道判断1的真假不确定,因为只知村长姓张,而不知其他人的情况。判断2是假的,因为村长就姓张。判断3是真的,因为村长就姓张。判断4的真假不确定,因为不知其它人的具体情况。(问题:王家庄里一定有姓王的吗?)

  这三种情况出现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第1种情况:多出现在逻辑的谬误识别中。从题型来看,一是逻辑中的比较评价题,但近年不怎么考了。二是写作中的有效性分析中。

  第2种情况:多出现在逻辑题目的设问当中,它也告诉我们:逻辑考查的是思维规划,而非专业知识。因此,规则的学习是逻辑学习的重点。

  第3种情况:普遍出现在逻辑题目和我们自己的推理过程中。这是大家在学习逻辑时应该着重注意和理解的。

  文章来源: @跨考王晓东

本页标签:

推荐阅读

东京大学法硕
报考常识05-09 1162
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信息网
报考常识05-09 1011
东南大学考研经济学专业课
报考常识05-09 1104
保送清华大学研究生的条件
报考常识05-09 861
北京林业大学机械研究生
报考常识05-09 1084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