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应该是课前测试!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好比你想学钢琴,却拜了一个古琴高手为师,都是琴却不是你要的那一个,学上个十年八载,也永远达不到你想要的目的。
所以,一开始,你必须先明确自己的出发点,你想从课中获取什么?你最终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然后,选择课程进行测试。这里告诉你们一个小tip,选择测试课程,最最最不合适的就是导学课,导学课存在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就是吸引你,因为他需要通过这么短短一节课来诱导你报名,那他就会把最精华的内容浓缩进去,课中老师所讲所表现的都是有脚本的(也就是提前设计好的),看这么一节表演式的课程,你是难以判断一个老师和一门课程的好坏的。
选择一门课程,最主要的,应该是去看这个老师的日常水平,你只需要择选一节你不熟悉的内容课程进行测听,首先,不熟悉的内容可以帮助你了解这老师的讲课是否能让你听懂。其次,能帮你拓展学习,你可以在测试听课的过程中吸收学习内容。最后,通过相同内容的不同课程比较,你就可以发现一个老师的课是否讲的好,你是否能最快时间内得到最大吸收。这么,你就可以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了。
►第二步,课中生成!
老师讲的好,那是老师的事,选择了好的课,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最大化的吸收课中精华,因为,学习,是需要主动的。被老师带着走,全程没有自己的思考,那岂不就是傀儡一样的吗?
同样的一个课堂,同样的一节课,有些人能考第一,有些人只能考第三十名,是他不努力吗?
有的小伙伴,每一节课都坐第一排,上课全程记笔记,下课还会问老师拷贝课件,但她的成绩却一个学期不如一个学期。而总是考第一的同学,一个学期下来没多少笔记,也从不看老师课件。产生这么大对比的原因在哪里呢?
原来,记笔记的同学全程都在拼命写,老师说的重点和内容往往就被忽略了,即使拷贝了课件回去,也只是对着笔记粗粗略过,等到下一节课的时候,已经不记得上节课讲的是什么了。
再说那位考第一的同学,她不是不记笔记,而是,只记关键词,她把精力都放到了听课上,遇到难懂的点就把关键词记下来,等到记忆模糊的时候,返回去看一下就可以回想起来了,记到脑子里的东西,通过一节节课的深入,也变得更加坚固了。
这告诉我们怎么个原理呢?就是,课上内容一定要边听边思考,不能全程被老师带着走。
►第三步,课后总结!
费曼先生的书《别闹了,费曼先生》里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知道一件事的表面,并不等同于你已经掌握。
到现在为止,我们读书的年份已有15余年,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例如物理,我们知道什么是杠杆原理,知道什么是加速度……
我们可以对很多公式倒背如流,却做不到在生活中用物理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做不到掌握每一个公式,对,掌握!因为,大多数人都只是背公式,实际上却不理解自己在背什么。就像大家听课,只知道听与记,不知道掌握。
给大家介绍费曼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出他的学习方法给大家。
只有简简单单的四步:
1.选择
选择一个知识点,每一门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包括英语、政治、数学、专业课。
2.教授
想象你对面坐着一个小学生,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这个知识点解释出来。在你完成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发现自己对这个知识点到底掌握没有,也会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3.返回
当你在完成第二个过程时,发现自己有所不清晰时,返回原材料,书本或是课程中的点,重新学习。学习后合上书本,重复第二个步骤,直到可以完整用简单的话说明这个知识点。
4.掌握
完成第三个步骤后,尝试着用语言表述你的解释,对解释内容进行精解和润色,同时可以加以例子,如果,你可以做到用最简单明了的话来解释这个知识点,说明你已经掌握。
这四个步骤看起来很长,实际上做起来很简单,是高效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方法,省时省力。
总结一下,如何判断一门课好坏?如何最大化的吸收课上的精华?只需三步:
►课前测试——课中生成——课后总结
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