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是一项在世界范围内艺术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通常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修读完毕。课程上以艺术为主,包括各种艺术理论、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艺术硕士最常见的主修为设计、动画、摄影、舞蹈、视觉艺术、电影制作、戏剧、创意写作等等艺术相关专业。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融是当前各大院校考试中的热门考点,所以同学们需要对这一块的知识点有熟练的掌握和个人的见解。
这一类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整体知识的归纳能力,以及能否灵活运用,所以在答题时需要用到设计概论类书籍对中国工美史的知识点进行解读,将工美美术品背后蕴含的造型之美、装饰之美、技术之美、象征之美、艺术之美等等进行提炼,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指导当代的设计。常常会从“工匠精神”、“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现代运用(文创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角度考察。在答题中,可以从以下思路进行发散,去解答传统对于现代的启示。
首先,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发展史依赖技术的创新与运用。技术是渐进的,在量变的基础之上达到质变,比如陶器的制作与发展,直接为瓷器的制作奠定了基础。瓷器本身釉色的变化,从青瓷到彩瓷的丰富,同样是技术的积累带来的变化,重视技术的创新与运用,是我们当代设计需要深刻学习的,我们中国目前仅仅能够称之为科技大国,但是远远达不到科技应用强国的程度。
其次,实用、装饰、象征往往是一体出现的。这一点表明了我国工匠艺人除了有高超的制作技术之外,还有精巧的设计构思。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技术上从浑铸法到分铸法,再到失蜡法,都会有相应的装饰技法相匹配,去适应由于技术的不同给器物造型带来的变化,从饕餮纹适合纹样组织的运用适应深腹的青铜鼎,到二方连续的窃曲纹、重环纹等等适应横宽式的青铜鼎等等都是器型与装饰的统一,而器型是器物功能的表现,所以,其根本是装饰与实用的统一。依然以青铜器为例,饕餮纹的狰狞与对称象征威严与庄重,窃曲纹的重复连续象征秩序与规律,都与当时的统治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又能够保证美观性的存在。
再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总结实践,将其理论化,并为后世传承,保证手工艺的积累与创新。在理论著作方面,中国最早的一本设计理论专著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所著的《考工记》,其内记载了大量的工艺技术。其后基本每朝每代都会有与设计有关的著作出现,特别是到了明代时期,呈现井喷式发展,使中国的手工艺基本上在各行各业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比如家具、建筑、园林、漆器等等。
在传统的设计教育领域,最能体现其“匠心”所在。传统的技术传承通过家族式、师徒式的方式传承,并且有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念鞭策,有着“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的“圣人”崇高理想坚守,通过历代的积累与传承,推动着工艺美术的发展,也维系着“匠心”的传承。并且在整个手工业领域,手工匠人们也有其精神偶像——鲁班,他们以崇高的信仰和务实的创造,不断创造中国工艺美术的辉煌。
最后,与时代审美相契合是其得以传承的根本。按照当代的语义去解读传统中的“与时代审美相契合”其实就是把握住了“为人服务”的核心。其不断的创造时代喜闻乐见的工艺品。中国的工艺品制作总共有两条主线,一条以象征、实用、审美三者合一的宫廷用品为主,一条以实用、朴素的民间用品为主。其涉及的范围包含了当时整个社会人群,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人群去进行相应的设计,正如当今的“消费群体定位”。
也正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能够与时代审美高度契合,所以其能够对主宰当时文化风气的士人们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当文人参与到设计中后,中国的工艺品又具有了中国文人特有的含蓄、自然、风雅的气质,这是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文人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制作工艺品、建筑、园林等等,他们最大的贡献是运用文人擅长的写作能力,将这些工艺技术、品类等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理论,进而指导后世。这应该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伟大之处。
我们当代对传统的运用,并不能仅仅局限于造型。装饰的运用,而是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审美意义,进而去创造出能够顺应时代、推动时代发展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