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招生信息 > 正文

研究生导师张强勇:山东大学

姓  名张强勇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7-05所在院校山东大学所在院系土建与水利学院职称教授招生专业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研究领域大型岩土工程的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节理岩体损伤断裂与锚固特性
姓  名 张强勇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7-05
所在院校 山东大学 所在院系 土建与水利学院
职称 教授 招生专业 岩土工程、工程力学
研究领域 大型岩土工程的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节理岩体损伤断裂与锚固特性、岩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施工监测反馈分析、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与支护
联系方式 E-mail qiangyongz@sdu.edu.cn 电 话 0531*******邮 编 250061
地 址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73号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个人简介

  张强勇,男,1967年5月生,博士,教授,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年聘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兼职人民长江杂志社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力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8.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8.6-2003.8 深圳地质局从事岩土与市政工程科研与设计工作,任职高级工程师,副所长;  2003.8-2005.8 山东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任职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5.9-2007.6 山东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任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  2007.7-现在 山东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任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

  张强勇,男,1967年5月生,博士,教授,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年聘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兼职人民长江杂志社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力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8.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8.6-2003.8 深圳地质局从事岩土与市政工程科研与设计工作,任职高级工程师,副所长;  2003.8-2005.8 山东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任职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5.9-2007.6 山东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任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  2007.7-现在 山东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任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

获得奖项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

著作及论文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MAGE MECHANICS》、《固体力学学报》、《计算力学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等国内外20余种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EI收录40篇、ISTP收录10篇,出版专著2部。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MAGE MECHANICS》、《固体力学学报》、《计算力学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等国内外20余种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EI收录40篇、ISTP收录10篇,出版专著2部。
承担项目

  先后承担和参与完成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承担完成三峡、溪落渡、龙滩、紫坪铺、大岗山、双江口、沪蓉西高速公路等20余项国家大型水电地下洞室工程和交通隧道工程科研项目;主持或承担完成京珠高速公路粤北路堑高边坡、深圳大南山山体滑坡、深圳沙湾供水隧道、深圳市民中心广场地下停车场深大基坑等100余项大型岩土与市政工程项目的支护研究与加固设计。目前在研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86...

  先后承担和参与完成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承担完成三峡、溪落渡、龙滩、紫坪铺、大岗山、双江口、沪蓉西高速公路等20余项国家大型水电地下洞室工程和交通隧道工程科研项目;主持或承担完成京珠高速公路粤北路堑高边坡、深圳大南山山体滑坡、深圳沙湾供水隧道、深圳市民中心广场地下停车场深大基坑等100余项大型岩土与市政工程项目的支护研究与加固设计。目前在研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863子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及相关纵横向课题6项,在研科研经费350余万元。

本页标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