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崔立红:山东大学
姓 名崔立红性 别女出生年月1968-11所在院校山东大学所在院系法学院职称副教授招生专业研究领域知识产权法联系方式E-mail电话邮编 250100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法学院 个人简
姓 名 | 崔立红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68-11 |
所在院校 | 山东大学 | 所在院系 | 法学院 |
职称 | 副教授 | 招生专业 | |
研究领域 | 知识产权法 |
联系方式 | E-mail | 电 话 | 邮 编 | 250100 |
地 址 | 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法学院 |
崔立红:女,1968年11月出生,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技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背景: 1986――-1990年,就读于山东省政法学院,法律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4――199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法专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 1999――200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法专业,获博士研究生学位。 工作经历: 1990――1999年,就职于青岛市四方区人民法院,任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 2002――至今,就职于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社会兼职: 1、 山东省著名商标评审委员会,委员。 2、 济南市著名商标评审委员会,委员。 3、 山东省版权协会,理事。 4、 山东省科技法学研究会,理事。 5、 山东省舜祥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6、 山东省乾慧知识产权事务所,高级顾问。 7、 中国济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崔立红:女,1968年11月出生,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技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背景: 1986――-1990年,就读于山东省政法学院,法律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4――199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法专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 1999――200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法专业,获博士研究生学位。 工作经历: 1990――1999年,就职于青岛市四方区人民法院,任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 2002――至今,就职于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社会兼职: 1、 山东省著名商标评审委员会,委员。 2、 济南市著名商标评审委员会,委员。 3、 山东省版权协会,理事。 4、 山东省科技法学研究会,理事。 5、 山东省舜祥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6、 山东省乾慧知识产权事务所,高级顾问。 7、 中国济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
1、2002年,《商标权利益选择之合理性评价》,获山东省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第17届年会,论文一等奖。 2、2003年,《对商标权无效抗辩的思考》,获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会,论文优秀奖。 3、2004年,《商标权利益选择之合理性评价》,获山东省法学会、山东省司法厅,论文一等奖。 4、2004年,指导参加“理律杯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辩论赛”,获第三名。 5、2005年,获山东大学“三八红旗手”称号。 ... 1、2002年,《商标权利益选择之合理性评价》,获山东省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第17届年会,论文一等奖。 2、2003年,《对商标权无效抗辩的思考》,获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会,论文优秀奖。 3、2004年,《商标权利益选择之合理性评价》,获山东省法学会、山东省司法厅,论文一等奖。 4、2004年,指导参加“理律杯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辩论赛”,获第三名。 5、2005年,获山东大学“三八红旗手”称号。 6、2007年,《影音制作品著作权探悉》,获第21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 |
著作类: 《商标权及其私益之扩张》,2003年4月版,山东人民出版社。 论文类: 1、《版权与现代远程教育》,发表于《著作权》,2000年第3期。 2、《版权VS网络,Napster化会成为可能么?》,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2000年第11期。 3、《网络环境下商标隐性侵权的认定》,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2001年第7期。 4、《论文化意义上的商标使用》,发表于《中华商标》。2001年第3期。 5、《网络时代知识产权犯罪问题研究及其对策》,发表于《知识产权》,2001年第4期。 6、《商标权利益选择的合理性评价》,发表于《法学论坛》,2002年第6期。 7、《对商标权无效抗辩的思考》,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2003年第6期。 8、《影音制作品著作权制度探悉》,发表于《中国版权》,2005年第1期。 9、《P2P技术相关版权侵权问题研究》,发表于《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 10、《我国制药业的专利困境与战略应对》,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5期。 11、《市场影响规则――因特网上商标权冲突的实体法对策》,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8期。 12、《著作权犯罪与谦抑原则的适用》,发表于《知识产权》,2007年第5期。 13、《植物新品种保护中的“依赖派生性品种”制度初探》,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9期。 14、《P2P技术带来的版权问题和对策研究》,发表于《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著作类: 《商标权及其私益之扩张》,2003年4月版,山东人民出版社。 论文类: 1、《版权与现代远程教育》,发表于《著作权》,2000年第3期。 2、《版权VS网络,Napster化会成为可能么?》,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2000年第11期。 3、《网络环境下商标隐性侵权的认定》,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2001年第7期。 4、《论文化意义上的商标使用》,发表于《中华商标》。2001年第3期。 5、《网络时代知识产权犯罪问题研究及其对策》,发表于《知识产权》,2001年第4期。 6、《商标权利益选择的合理性评价》,发表于《法学论坛》,2002年第6期。 7、《对商标权无效抗辩的思考》,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2003年第6期。 8、《影音制作品著作权制度探悉》,发表于《中国版权》,2005年第1期。 9、《P2P技术相关版权侵权问题研究》,发表于《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 10、《我国制药业的专利困境与战略应对》,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5期。 11、《市场影响规则――因特网上商标权冲突的实体法对策》,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8期。 12、《著作权犯罪与谦抑原则的适用》,发表于《知识产权》,2007年第5期。 13、《植物新品种保护中的“依赖派生性品种”制度初探》,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9期。 14、《P2P技术带来的版权问题和对策研究》,发表于《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