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学历: 1980年07月-1983年06月吉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 1995年07月-2000年07月吉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 主要教学学术经历: 1983年06月-1986年09月吉林工业大学讲师 1986年09月-1987年10月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 1987年10月-1992年10月吉林工业大学副教授 1992年10月-1994年01月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 1994年01月-2000年08月吉林工业大学教授 2000年08月-2000年11月日本九州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0年11月-至今吉林大学教授 主要社会兼职: 2003年1与-2007年12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3年1与-2007年12月吉林省铸造学会理事 2003年1与-2007年12月吉林省铸造协会理事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1、仿生工程材料的研究,天然生物体具有适应自然界生态环境的优化结构和表面形态,使其形成了人工所不具有的一些优良的性能,如强度高、韧性好、耐磨性强等,这些与其宏观或微观结构和表面形态密切相关,给我们研究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新的启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研究借鉴某些典型生物表面优良的结构和形态,用于提高材料的性能,涉及材料学、仿生学、生物学、界面理论、控制理论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从某些典型天然生物体的表面形态入手,借鉴先进的科学分析仪器,如原子力显微镜、纳米硬度计、扫描电镜等,分析这些典型天然生物体表形态的特征规律及对其优良功能的影响,获取不同的典型天然生物体的表面形态分布规律和结构形式,并应用于材料表面形态设计,重点研究其表现形式、分布规律、作用机理等,并辅以计算机模拟。在开发新型结构材料时,将充分利用生物体表的形态特征规律,提高材料表面性能等方面,在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促进新型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2、汽车用轻合金材料的研究,重点研究镁合金材料。镁合金具有低能耗、可回收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绿色材料,在汽车、机械等重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人针对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与产业化,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与一汽合作建立了镁合金的压铸研发、中试基地,开展了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促进了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实现与国际接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汽车生产中高能耗、重污染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获得奖项:重要奖励和专利发明: 序号奖项或专利名称奖项类别及等级获奖时间排名 1、离心铸造高碳、钒高速钢双金属复合轧辊的开发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1 2、轿车用新型系列压铸铝合金与铝合金强化技术及产品开发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3 3、轿车用新型系列压铸铝合金研究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1 4、镁合金汽车压铸件生产工艺、装备及产品研究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2 5、生物脱附耐磨及其仿生技术研究与应用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8 6、强韧助燃镁合金(ZL02132441.7)国家专利局2004-07-071 7、铸造熔炼镁合金的吹气装置(ZL03251833.1)国家专利局2004-09-151 8、仿生非光滑耐磨轧辊(ZL02133029.8)国家专利局2004-12-152 9、铸造熔炼镁合金的净化方法及吹气装置(ZL03127071.9)国家专利局2005-03-151
著作及论文:
最近4年发表的论文及著作: 1、富铈稀土对镁合金阻燃温度的影响.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1年 2、阻燃镁合金起燃温度的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年SCI收录 3、AnalysesonIgnition-ProofMechanicsofAZ91DAlloyAddedwithCe.MATERIALSSCIENCE&TECHNOLONG2002年SCI收录 4、StructureAnalysisofOxidationFilmofIgnition-InhibitionAZ91D MagnesiumAlloyAddedwithCerium.JOURNALOFRAREEARTHS2003 SCI收录 5、仿生非光滑表面45#钢模具的热疲劳性能.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年EI收录 6、镁合金再生后组织与性能的研究.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2005年EI收录
承担项目:2000年以来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及课题: 序号项目或课题名称项目来源起止时间 1、仿生非光滑表面热作模具材料的抗热疲劳机理研究博士点基金2004年-2006年 2、先进工、模具制造技术国家863项目2003年-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