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情况综述】 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量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和有机固体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吉林省化学会理事长;吉林省专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 现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学术顾问;吉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副主席;吉林省老科协副主席;《分子科学学报》第一副主编;《应用化学》和《功能材料》杂志编委。 【学习工作简历】 1953年8月到1957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 1957年8月留校任教至今。其间于1964年9月到1966年2月在吉林大学化学系进修。 1989年、1990年和1992年,三次分别在美国南伊里诺大学化学系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atBufflo)化学系合作研究。 1985年1月至1986年10月,任东北师范大学教务长、化学系教授。 1986年11月至1992年11月,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1992年12月至1998年11月,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 1998年12月至现在,任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得奖项:获奖情况 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十三项 1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基础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证书号95-175 2有机导体的理论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7证书号90-12101 3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法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7证书号90-35705 4由酚醛树脂热裂解制聚并苯导电材料中国发明协会全国发明银牌奖1991.11编号91-081 5利用超分子技术与无机离子构造有机或分子铁磁材料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编号0238805 6杂多化合物催化性质的理论研究和新型催化剂设计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证书号2002-3-0657 7导电聚合物的搀杂导电极理研究吉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2证书编号91011 8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吉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11.22证书编号93032 9用新方程合成聚乙炔长春第四届发明与新技术二等奖1991.4编号00075 10由酚醛树脂热裂解制备聚并苯导电材料长春第四届发明与新技术一等奖1991.4 11有机功能材料电子性质的基础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2证书号2003-062 12燃烧过程中若干活性小分子自由基反应微观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3证书号2005-进-3-380 13《物质结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潘道
著作及论文:关于功能材料的量子化学研究,主要是通过分子设计,在分子层次上研究功能材料的光、电、磁学性质及有关机理,提出了“有机导体掺杂导电的双向机制模型”,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同时也进行材料的合成和研究应用。关于动力电池材料――LiFePO4的研究,采取了特殊的修饰工艺,使其导电率提高了十个数量级,从根本上解决了LiFePO4导电率低而不能实际应用的问题。关于微观反应动力学的量子化学研究,主要是从分子水平研究大气环境的污染和修复机理,以及星际分子、自由基等小分子的反应机理。关于生物量子化学研究,主要是研究质子迁移的机理及功能。 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十三项,和发明专利二项。享受国家政府津贴,是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吉林英才奖章获得者。
承担项目:先后承担“由酚醛树脂热裂解制备聚并苯导电材料”,“用新方法合成聚乙炔”和“双电层电容器有机导电材料研究”三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中小企业创业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重点项目和十余项省部级项目。 目前,除进行应用量子化学和功能材料化学的基础研究外,还承担着吉林省科技厅的两项重大项目: 1.正极无锂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开发 合同编号:20050415-1 2.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制 合同编号:200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