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招生信息 > 正文

研究生导师魏贤勇:中国矿业大学

姓  名魏贤勇性  别男出生年月1958-04所在院校中国矿业大学所在院系化工学院职称教授招生专业矿物加工工程研究领域重质碳资源(煤、煤焦油、煤液化油和残渣、重质油、油页岩、油沙和农作物
姓  名 魏贤勇 性  别 出生年月 1958-04
所在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所在院系 化工学院
职称 教授 招生专业 矿物加工工程
研究领域 重质碳资源(煤、煤焦油、煤液化油和残渣、重质油、油页岩、油沙和农作物秸秆)的组成结构分析和高附加值利用
联系方式 E-mail 电 话 邮 编 0
地 址
个人简介
  魏贤勇,汉族, 1958 年 4 月 14 日 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  1982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 催化化学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6 年 1 月至 1987 年 3 月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在日本东北大学非水溶液化学研究所进修; 1987 年 4 月至 1992 年 3 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化学能源工程专业连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9 年 3 月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 年 3 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 1992 年 4 月至 10 月任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外籍研究员; 1993 年 2 月起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1997 年 9 月 起任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 2003 年 9 月起任 化学工艺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8 年 9 月至 11 月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在日本东北大学反应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2002 年 6 月至 2003 年 5 月作为韩国政府智库项目邀请的高级访问学者在韩国化学研究院化学技术部从事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矿业大学 化学工艺博士 学位授权 点和碳资源优秀创新团队首席教授、应用博士 学位授权 点和化学工艺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首席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是重质碳资源(煤、煤焦油、煤液化油和残渣、重质油、油页岩、油沙和农作物秸秆)的组成结构分析和高附加值利...  魏贤勇,汉族, 1958 年 4 月 14 日 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  1982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 催化化学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6 年 1 月至 1987 年 3 月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在日本东北大学非水溶液化学研究所进修; 1987 年 4 月至 1992 年 3 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化学能源工程专业连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9 年 3 月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 年 3 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 1992 年 4 月至 10 月任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外籍研究员; 1993 年 2 月起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1997 年 9 月 起任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 2003 年 9 月起任 化学工艺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8 年 9 月至 11 月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在日本东北大学反应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2002 年 6 月至 2003 年 5 月作为韩国政府智库项目邀请的高级访问学者在韩国化学研究院化学技术部从事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矿业大学 化学工艺博士 学位授权 点和碳资源优秀创新团队首席教授、应用博士 学位授权 点和化学工艺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首席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是重质碳资源(煤、煤焦油、煤液化油和残渣、重质油、油页岩、油沙和农作物秸秆)的组成结构分析和高附加值利用。  曾任和现任的学术兼职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九届化学工程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 973 计划复评会评审专家、国家 973 计划“ 大规模煤炭直接液化的基础研究”项目专家组专家、 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煤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精细化学品化学学科组委会委员、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资源加工与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和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及《燃料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和《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委。  已指导博士生 26 名(毕业 9 名),硕士生 43 名(已毕业 26 名),其中 6 名被评为校优秀毕业研究生, 1 名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 1996 年度“优秀学生奖”, 1 名获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选拔赛优秀作品奖, 1 名获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弘业爱涛杯”江苏选拔赛二等奖, 7 人次获 IET 教育基金研究生奖学金, 5 人次获校董事会奖学金, 1 人先后获江苏省“创业计划大赛”银奖、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标兵并获 2002 年度中国大学生“建昊”奖学金,毕业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近 2 年指导完成的 1 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论文并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设计(论文)一等奖,1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先后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和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 名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获得奖项
  获 1996 年度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甲类)三等奖、 2000 年度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6 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 2006 年度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于 1995 年被遴选为校后备学科带头人并获第二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1996 入选煤炭系统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1997 年入选江苏省 333 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并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1998 年被列为国...  获 1996 年度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甲类)三等奖、 2000 年度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6 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 2006 年度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于 1995 年被遴选为校后备学科带头人并获第二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1996 入选煤炭系统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1997 年入选江苏省 333 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并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1998 年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99 年获第二届“江苏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 2002 年获中国矿业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矿业大学“九五”“ 211 工程”建设成果二等奖和江苏省高等学校“方正奥思杯”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好课件奖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2005 年入选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在国际能源化工界著名学术期刊《 Energy & Fuels 》 2005 年首篇的论文“ Activated carbon-catalyzed hydrogen transfer to a,w -diarylalkanes ”被美国化学会统计为当年 Most-Accessed Articles 之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煤液化化学》于 2006 年 4 月获得全国煤炭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著作及论文
  近 10 余年来在煤化学基础研究等方面出版专著 2 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 件,发表论文 380 篇,其中 91 篇被 SCI 收录, 66 篇被 EI 收录, 13 篇被 ISTP 收录。在已收集到的 300 篇文献(作者包括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土耳其、西班牙、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专家学者,其中 60 余篇被 SCI 收录)中,魏贤勇的主要论著被引用 500 余次,其中被 SCI 收录的文献引用 90 余次。  近 10 余年来在煤化学基础研究等方面出版专著 2 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 件,发表论文 380 篇,其中 91 篇被 SCI 收录, 66 篇被 EI 收录, 13 篇被 ISTP 收录。在已收集到的 300 篇文献(作者包括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土耳其、西班牙、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专家学者,其中 60 余篇被 SCI 收录)中,魏贤勇的主要论著被引用 500 余次,其中被 SCI 收录的文献引用 90 余次。
承担项目
  1993 年以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各 2 项及其它省部级科学研究和人才基金项目 10 余项,作为课题组长完成国家 973 计划项目 1 项;现在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基金和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各 1 项,作为主要成员或学术骨干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能源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和面上项目各 1 项及 973 计划项目 2 项;主持完成了中...  1993 年以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各 2 项及其它省部级科学研究和人才基金项目 10 余项,作为课题组长完成国家 973 计划项目 1 项;现在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基金和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各 1 项,作为主要成员或学术骨干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能源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和面上项目各 1 项及 973 计划项目 2 项;主持完成了中国矿业大学“九五”“ 21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煤转化基础研究实验系统”和“十五”“ 21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煤和生物有机质 大分子的分 析、分离及应用实验研究系统”,现主持承担化学工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和中国矿业大学碳资源高效利用优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 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专题“煤温和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试验系统”的实施工作。

本页标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