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招生信息 > 正文

研究生导师胡信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姓  名胡信国性  别男出生年月所在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所在院系应用化学职称教授招生专业应用化学研究领域阀控铅酸电池的生产技术的研究;水平式、卷绕式高比能量铅酸蓄电池作为电动车电源的
姓  名 胡信国 性  别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所在院系 应用化学
职称 教授 招生专业 应用化学
研究领域 阀控铅酸电池的生产技术的研究;水平式、卷绕式高比能量铅酸蓄电池作为电动车电源的研究;铅酸蓄电池新型板栅、活性物质以及界面的研究;铅酸蓄电池氢氧复合催化剂的研究;燃料电池的研究;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材料和电池的研究
联系方式 E-mail xg.hu@263.net 电 话 0451*******邮 编 0
地 址
个人简介
  1957-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化学专业  1962-198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助教、讲师  1982-198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镀研究设计中心 副教授  1985-199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教授  1992-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博士生导师  中国腐蚀防护学会理事;  中国化学学会理事;  国际先进铅酸电池联合会(ALABC)技术委员;  《电化学》编委。  1957-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化学专业  1962-198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助教、讲师  1982-198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镀研究设计中心 副教授  1985-199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教授  1992-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博士生导师  中国腐蚀防护学会理事;  中国化学学会理事;  国际先进铅酸电池联合会(ALABC)技术委员;  《电化学》编委。
获得奖项
  [1]胡信国. 一步法无氰镀铜,国家发明三等奖,1981  [2]苏贵品,胡信国等. 高效高速低温工程镀铬工艺研究,国家发明四等奖,1996  [3]胡信国,王殿龙等. Fe-P/Al2O3耐磨复合镀层,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  [4]胡信国,王殿龙等. 高稳定快速化学镀镍技术(在耐磨防腐表面加工中的应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5]胡信国等. 稀土永磁材料防护镀层工艺技术,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  [1]胡信国. 一步法无氰镀铜,国家发明三等奖,1981  [2]苏贵品,胡信国等. 高效高速低温工程镀铬工艺研究,国家发明四等奖,1996  [3]胡信国,王殿龙等. Fe-P/Al2O3耐磨复合镀层,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  [4]胡信国,王殿龙等. 高稳定快速化学镀镍技术(在耐磨防腐表面加工中的应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5]胡信国等. 稀土永磁材料防护镀层工艺技术,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著作及论文
  [1]胡信国,李桂芝. 现代防护装饰性电镀.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2]胡信国. 表面处理工艺手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30; 176-178.  [3]Hu XG. Zeta Potential and Codeposition of PTFE Particles Suspended in EN Solution[J]. Plating and Surface Finishing, 1997, 84(3): 51-53  [4]Hu X.G. A Study of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In Ternafional Conferencs on Lead Acid Baftery, 1999.6: 13-18  [5]胡信国. 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近况[J]. 电池,2001,31(3):138-141  [1]胡信国,李桂芝. 现代防护装饰性电镀.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2]胡信国. 表面处理工艺手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30; 176-178.  [3]Hu XG. Zeta Potential and Codeposition of PTFE Particles Suspended in EN Solution[J]. Plating and Surface Finishing, 1997, 84(3): 51-53  [4]Hu X.G. A Study of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In Ternafional Conferencs on Lead Acid Baftery, 1999.6: 13-18  [5]胡信国. 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近况[J]. 电池,2001,31(3):138-141

本页标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