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招生信息 > 正文

研究生导师王青:东北大学

姓  名王青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2-01所在院校东北大学所在院系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职称教授招生专业采矿工程研究领域矿山系统工程、资源经济学、矿业计算机应用联系方式E-mail qingwangedu@16
姓  名 王青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2-01
所在院校 东北大学 所在院系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职称 教授 招生专业 采矿工程
研究领域 矿山系统工程、资源经济学、矿业计算机应用
联系方式 E-mail qingwangedu@163.com 电 话 024-*******邮 编 0
地 址
个人简介
  王青,男,1962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资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分别于 1988 和 1992 年获美国南伊利诺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2-1993 年任美国纽蒙特黄金公司高级工程师, 1994 年初回国。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开发、资源经济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回国后,先后负责完成了包括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矿石入选品位优化方法研究”、教育部项目“地理资源信息系统与资源供给结构优化研究”等 10项课题。主编国家“九五”重点教材一部,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编论文集一部,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 50 余篇。  一、学习工作简历  1979.9~1983.8 东北工学院 本科生  1983.8~1986.1 东北工学院 助教  1986.1~1988.1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 硕士生  1988.1~1992.6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 博士生  1992.6~1994.1 美国纽蒙特黄金公司 高级工程师  1994.1~1994.6 东北大学 讲师  1994.6~1996.6 东北大学 副教授  1996.6~现在 东北大学 教授  2002.1~现在 东北大学 博士生导师  1997.10~现在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副院长  二、研究方向  1.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与政策<...  王青,男,1962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资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分别于 1988 和 1992 年获美国南伊利诺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2-1993 年任美国纽蒙特黄金公司高级工程师, 1994 年初回国。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开发、资源经济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回国后,先后负责完成了包括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矿石入选品位优化方法研究”、教育部项目“地理资源信息系统与资源供给结构优化研究”等 10项课题。主编国家“九五”重点教材一部,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编论文集一部,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 50 余篇。  一、学习工作简历  1979.9~1983.8 东北工学院 本科生  1983.8~1986.1 东北工学院 助教  1986.1~1988.1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 硕士生  1988.1~1992.6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 博士生  1992.6~1994.1 美国纽蒙特黄金公司 高级工程师  1994.1~1994.6 东北大学 讲师  1994.6~1996.6 东北大学 副教授  1996.6~现在 东北大学 教授  2002.1~现在 东北大学 博士生导师  1997.10~现在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副院长  二、研究方向  1.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与政策  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使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资源与生态空间的有限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日益显化的制约。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协调、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追求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是解决两大课题:(1)在战略思维和策略制定上实现从被动的末端治理向主动的源头预防(治理)转化;(2)实现环境压力和承载力的度量、监测并据此寻求物质减量的途径和政策。  本方向的研究属国际前沿,它以社会代谢理论为基础,把社会经济系统看作一个巨大的代谢体,研究其物质吞吐量(即代谢规模)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冲击。研究重点是:(1)建立基于物质使用、排放和存量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通过对选定指标的计算来定量测度环境总压力TES(Total Environment Stress),并通过与环境容量(或称生态承载力、环境空间)指标的比较来度量经济系统的可持续状况、发展趋势以及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对比;(2)把环境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福利等)进行整合分析,建立表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亦即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3)基于上述指标体系,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相应政策手段(Policy Instruments)。  2.矿产开发优化与决策  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化、可视化技术在矿业的应用是当今世界矿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矿产开发过程是一个因素多而复杂,而且绝大多数因素是未知或不确定的大型复杂系统。 本方向以优化理论为基础,以数字化和可视化技术为核心手段,基于地质和开采系统中各种作用因素的采样和实验数据,建立各种重要参数和系统的数字化模型,并应用虚拟现实方法和手段实现这些参数和系统的可视化,对它们的作用进行可视化数值计算与模拟,优化系统结构和参数,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最有效的开采系统,实现从实验(采样)到数字虚拟世界,到优化方案,再作用于现实世界的完整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体系,为实现数字矿山提供方法与手段。  在宏观层面上,本方向运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等理论方法,研究矿产资源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我国矿产需求计量经济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矿产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建立国内、国外矿产供给优化模型,定量研究矿产品进出口战略和国内资源开发策略。
著作及论文
  发表论著  [1] Wang Qing, Gu xiaowei et 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for Liaoning Province [J]. Journal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4, 14(3): 303~312.  [2] 顾晓薇,王青,刘敬智等. 环境压力指标及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5, 25(3): 315~319.(EI)  [3] 顾晓薇,王青,刘建兴等. 辽宁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分析[J]. 资源科学,2005, 27(4) : 118~124.  [4]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等. 绿色大学建设中的生态足迹[J]. 环境科学,2005, 26(4): 200~204. (EI)  [5]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等. 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J]. 冰川冻土,2005, 27(3): 418~425.  [6] 顾晓薇,刘建兴,王青等. 辽宁省2001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 生态经济学报,2004, 2(1):39~45.  [7] 顾晓薇,王青,刘建兴等. 基于“国家公顷”计算沈阳市生态足迹的新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 397~400. (EI)  [8] 顾晓薇,王青,刘建兴等. 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8):  [9] 顾晓薇,王青,刘敬智等. 环境压强:环境压力指标及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 (已接受,待发).  [10] 顾晓薇,王青,刘建兴等. 辽宁省生态足迹地理分布及其可持续发展分析[M].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7:40~58.  [11] 顾晓薇,王青,刘建兴. 工程项目投资分析与决策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6.   [12] 王青,顾晓薇, 刘敬智等. 国家环境压力指标及其应用[M]. 两岸环境资源与地区发展学术研讨会,2005,6.  [13] 王青,丁一,顾晓薇等. 中国铁矿资源开发中的生态包袱[J]. 资源科学,2005, 27(1):2~7.  [14] 刘敬智,王青,顾晓薇等. 中国经济的直接物质投入与物质减量分析[J]. 资源科学,2005,27(1):46~51.  [15] 王青,刘建兴,顾晓薇等. 中国2001年生态足...  发表论著  [1] Wang Qing, Gu xiaowei et 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for Liaoning Province [J]. Journal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4, 14(3): 303~312.  [2] 顾晓薇,王青,刘敬智等. 环境压力指标及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5, 25(3): 315~319.(EI)  [3] 顾晓薇,王青,刘建兴等. 辽宁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分析[J]. 资源科学,2005, 27(4) : 118~124.  [4]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等. 绿色大学建设中的生态足迹[J]. 环境科学,2005, 26(4): 200~204. (EI)  [5]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等. 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J]. 冰川冻土,2005, 27(3): 418~425.  [6] 顾晓薇,刘建兴,王青等. 辽宁省2001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 生态经济学报,2004, 2(1):39~45.  [7] 顾晓薇,王青,刘建兴等. 基于“国家公顷”计算沈阳市生态足迹的新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 397~400. (EI)  [8] 顾晓薇,王青,刘建兴等. 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8):  [9] 顾晓薇,王青,刘敬智等. 环境压强:环境压力指标及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 (已接受,待发).  [10] 顾晓薇,王青,刘建兴等. 辽宁省生态足迹地理分布及其可持续发展分析[M].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7:40~58.  [11] 顾晓薇,王青,刘建兴. 工程项目投资分析与决策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6.   [12] 王青,顾晓薇, 刘敬智等. 国家环境压力指标及其应用[M]. 两岸环境资源与地区发展学术研讨会,2005,6.  [13] 王青,丁一,顾晓薇等. 中国铁矿资源开发中的生态包袱[J]. 资源科学,2005, 27(1):2~7.  [14] 刘敬智,王青,顾晓薇等. 中国经济的直接物质投入与物质减量分析[J]. 资源科学,2005,27(1):46~51.  [15] 王青,刘建兴,顾晓薇等. 中国2001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 生态经济学报,2004, 2(2): 115~122.  [16] 刘建兴,王青,顾晓薇等. 基于“国家公顷”进行国内区域生态足迹研究[M]. 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7:59~73.  [17] 丁一,王青,顾晓薇等. 中国铁矿石生态包袱计算与分析[M]. 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7:185~198.  [18] 王青,刘敬智,顾晓薇等. 环境载荷与环境压强:环境压力指标及应用[M]. 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7:150~164.  [19] 刘敬智,王青,顾晓薇等. 基于直接物质投入的中国物质减量分析及其国际比较[M]. 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7:199~213.  [20] 刘敬智,王青,顾晓薇等. 物质流账户及其指标在中国的应用[M].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04, 8.  [21] 刘敬智,王青,顾晓薇等. 中国能源消耗的分解模型研究[J]. 资源科学,2005, 5.  [22] 王青,刘敬智,顾晓薇等. 中国经济系统的国内物质消耗研究[J]. 资源科学,2005, 5.  [23] 刘敬智,王青,顾晓薇等. 中国实物国际贸易及附带的环境负担转移分析[J]. 资源科学,2005, 5.  [24] 丁一,王青,顾晓薇等. 中国铜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物质投入[J]. 资源科学, 2005, 5.  [25] 刘建兴,王青,顾晓薇等.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J]. 资源科学,2005, 5.  [26] 李广军,王青,顾晓薇等. 阳市高校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研究[J]. 资源科学,2005, 6.  [27] 刘建兴,王青,顾晓薇. 沈阳市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J]. 辽宁经济,2004, 9.   [28] 王 青 吴惠城,“数字矿山的功能内涵及系统构成”,《中国矿业》2004.1  [29] 王青、喻海飞,“露天矿台阶高度与开采选别性的经济评价研究”,《金属矿山》2002.12.  [30] 王青、陈立明,“露天开采中矿岩划分的经济评价与取样密度优化”,全国第八届矿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2002. 8.16-18.  [31] 李建祥、王青,“多时段露天开采短期计划优化”,《金属矿山》2001.4.  [32] Wang,Q. and H. Sun,“A theorem on open-pit planning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proceedings,29th APCOM, Beijing, April 25-27,2001 (ISTP收录)  [33] 赵瑞荣、王青、徐小荷,“世界铁矿石资源开发现状与中国铁矿石企业生存环境分析”  《资源科学》,Vol22,No.3 2000,PP82-85  [34] 王青、王智静、张殿英,“MINER――露天矿综合CAD与管理系统”全国矿山系统工程会议,1999.8.10-14,包头。  [35] 王青、黄占友,“应用动态规划优化露天矿中长期开采计划”,《东北大学学报》,Vol.18,1997,pp95-100.  [36] 王青、马沂夫,“计算机与优化开采――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技术支柱”,《世界采矿快报》专家论坛特约稿,Vol.13,1997.4,pp3-4.  [37] 瑞荣、王青,“露天矿边界品位的确定”,《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7.4.  [38] 王青,“矿业信息与决策――21世纪矿业发展的制高点”,中国科协1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报告文集,1996.10,pp46-51.  [39] Wang,Q.,“Long-term open-pit production scheduling through dynamic phase-bench sequencing”,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ining and metallugy(IMM),London,Vol.105,June,1996,ppA99-104. 英国采冶学报。  [40] 王青、王智静、马沂夫,“露天开采整体优化方法”,《金属矿山》,Vol.240,1996.6。  [41] 王智静、王青,“露天矿长期开采程序仿真与方案优化”,《有色矿冶》,Vol.12,1996.6,pp8-11。  [42] Wang,Q.,J.K.Niu and G.X.Yang,“Stage optimization and production scheduling in open-pit mining”,SME Annual Meeting,Phoenox,USA,Preprint 96-160,1996.3.美国采矿、冶金和探矿学会年会  [43] Wang,Q.and H.Sevim,“Alternative to parameterization in finding a series of maximum-metal pits for production planning”,Mining Engineering(USA),Feb.,1995,pp178-182. 《采矿工程》(美国)  [44] Wang,Q.and H.sevim,“Open-pit production planning through pit-generation and pit-sequencing”,Transactions of the Socirty of Mining,metallurgy and Exploration,Inc.,USA,Vol.294,1994,pp1968-1974. 《美国采矿、冶金和探矿学报》  [45] Sevim,H.,Q.Wang and P.Saluja,“Guidelines for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technical features of underground coal-waste disprosal in the midwest”,Proceeding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Management of Waste in Energy and Mineral production ,Calgary,Albert,Canada,Sept. 1-4,1992,pp685-695。  [46] Wang,Q.and H.Sevim,“Enhanced production planning in open-pit mining through intelligent dynamic seach”,Proceedings,2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in the Mineral Industry(APCOM),Tucuson,AZ,April 7-11,1992.  [47] sevim,H. and Q.Wang,“Comprehensive belt conveyor network design: a superior methid to simulation”, Transaction of IMM,London,Vol.100,Dec.1991.  [48] Sevim,H. and Q. Wang and G. DeTomi,“Economics of contracting overburden removal”,Proceedings,22nd APCOM,Berlin,Germany,Sept. 17-21,1990,Vol. 1,pp573-584.  [49] Sevim,H. and Q.Wang,“Is simulation an answer to belt conveyor network desige?”SME Annual Meeting, Salt Lake City, UT,Feb. 26-March 1, 1990,Preprint 90-161.  [50] Wang,Q.,H. Sevim and G.Detomi,“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scheduling and replacement”,Proceedings ,21st APCOM, Las Vegas, NV, Feb. 27-March 2, 1989, pp662-673.  [51] Sevim, H. and Q. Wang, “Design model for underground haulage systems”, Transactions of the Society of mining, metallurgy and Exploration,Inc, USA, Vol. 284, 1988, pp1818-1822.  [52] Sevim, H. and Q. Wang,“Design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hoisting systems”, Transactions of IMM, London, Vol. 97, July, 1988, ppA129-133.  [53] Sevim, H. and Q. Wang, “A microcomputer model for the efficient design of hoisting systems”, Vol. 1,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oisting men, Materials, and Minerals, torinto, Canada, June 12-17, 1988, pp129-139.  [54] Sevim, H. and Q.Wang,“Methods of bin capacity determination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Th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Operations Research Society of America(TIMS/ORSA) Joint Nation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April 24-27,1988.  [55] Sevim, H., S. Guha and Q. Wang, “Underground slurry transportation:can it be an alternative to belt conveying?”Proceedings, 3rd International onference on Innovative Mining Systems, University of Missouri-Rolla, Nov. 2-4, 1987, pp137-149.  专著: 《露天开采整体优化――理论、模型与算法》(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出版),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7  教材: 《采矿学》(国家“九五”重点教材),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1.1  论文集:《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主编 2004.7
承担项目
  项目  1、“地理资源信息系统与资源供给结构优化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1.1―2003.12, 8万元。  2、“典型铁矿单品位指标合理入选品位研究”,国家“九五”攻关课题,1996.1―2000.6,15万元。  3、赞比亚谦比希铜矿高效开采方法试验研究,中国有色集团攻关项目,2004.9―2006.9  项目  1、“地理资源信息系统与资源供给结构优化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1.1―2003.12, 8万元。  2、“典型铁矿单品位指标合理入选品位研究”,国家“九五”攻关课题,1996.1―2000.6,15万元。  3、赞比亚谦比希铜矿高效开采方法试验研究,中国有色集团攻关项目,2004.9―2006.9

本页标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