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招生信息 > 正文

2016考研百年名校解读:河南大学

  考研择校是个大学问,对于诸多追求名校的考生来说,具有百年历史,发展底蕴深厚的院校当为首选。历经百年依旧星辉闪耀,经受变革却依然伫立不倒。其师资、其科研、其人文固然位列前茅。下面

  考研择校是个大学问,对于诸多追求名校的考生来说,具有百年历史,发展底蕴深厚的院校当为首选。历经百年依旧星辉闪耀,经受变革却依然伫立不倒。其师资、其科研、其人文固然位列前茅。下面新东方在线就为大家介绍品读一些百年名校,考生可以参考,为自己择校做依据。

2016考研百年名校解读:河南大学

  一、院校简介

  河南大学创建于1912年9月,地处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市。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3年,改建为中州大学,设文、理两科,含9个系,学制6年,其中预科2年。1927年6月,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和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中州大学,学校更名为国立开封中山大学,亦称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当年又更名为河南中山大学,先后增设农、法、医三科5个系。1930年8月,学校改称为省立河南大学,设文、理、农、法、医等5个学院16个系。1942年定名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经1952年到1955年三次院系调整,河南大学的农学院、医学院分别独立,财经系调入中南财经学院,水利系并入武汉大学。学校先后易名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1984年5月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河南大学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学校先后延揽一大批名家来校执教,如范文澜、冯友兰、罗廷光、萧一山、冯景兰、郭绍虞、高亨、张震东、缪钺、毛礼锐、姜亮夫、罗章龙等。建校近90年来,河南大学共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近20多万名。学校在一代又一代学人的精心铸造下,逐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杰出人才,如尹达、邓拓、侯镜如、袁宝华、王国权、白寿彝、赵毅敏、杨廷宝、高济宇、韩儒林、梁灿英、曲仲湘、张伯声、杨乃俊、王鸣岐、姚雪垠、吴强、周而复、马可等,他们都是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或社会活动家,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河大校友中先后有23人成为两院院士,上百人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河南大学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八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把河南大学确定为本省重点建设的两所高校之一,突出了河南大学在河南经济、科技、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九五”期间,为使河南省高等学校的布局更为合理,重点更加突出,层次更加分明,保证全省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立足于省内的目标,省委、省政府领导高瞻远瞩,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河南高等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1997年,省九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郑大、河大等高校建设”的指导思想。1999年2月,省长李克强同志在视察河南大学时表示:河南应当集中力量,在高等教育方面重点发展郑大和河大,支持河大申请“211工程”立项,以影响和带动全省高校共同发展。1999年10月,中共河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继续加强‘211工程’建设,争取使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跻身国内高校先进行列。”“八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河南大学的投入,先后投资近亿元支持河南大学加强重点学科和教学科研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增强整体实力,使学校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新增了大批硕士点,办学规模有了较大发展,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目前,河南大学“ 211工程”建设已顺利通过专家预审。

  今天的河南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专业调整,已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10大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多学科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学校现设有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外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法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信息光电子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土木建筑学院、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23个学院,办有67个本专科专业,拥有81个硕士点、9个博士点、13个省级重点学科,另有2个附属医院。在81个硕士点中,有29个能够开展接受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学校现拥有教职工3500名,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2000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1500名,外国留学生130余名,成人学历教育学员10000余名。河南大学日益成为河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在促进河南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河南大学是河南省兴办研究生教育时间最早、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在校研究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已有36个专业招收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近2000名。学校在20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毕业分配及指导教师遴选任用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并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在已毕业的1400名研究生中,25%左右考取了博士生,绝大多数毕业研究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近年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进行的几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检查评估中,所有参评学位点都顺利通过合格评估认定,其中半数以上的点取得了A级成绩。学校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和奖励,曾获得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和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年初,在省政府的关怀下,河南大学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2005年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57号文件,试办河南大学研究生院,标志着河南省高等教育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院校发展

  1912年,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古城开封清代贡院旧址诞生,首任校长为著名教育家林伯襄先生。 20年代初,河南督军冯玉祥将军应教育界人士在河南创办大学的要求,决定从查抄军阀赵倜的财产中拨出专款作为大学的筹备基金。1923年3月3日, 在预校基础上建立的中州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设文、理两科,冯友兰、曹理卿分任文、理科主任。

  1927年6月,在冯玉祥将军的支持下, 决定将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河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中州大学,成立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增加了农科和法科。1928 年9月增设医科。

  1930年8月,学校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并改文、理、法、农、医五科为五院,张仲鲁任校长,就此河南大学正式命名。

  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大学先后辗转于河南信阳、南阳、洛阳,陕西西安、宝鸡等地,虽然图书、资料及仪器损失惨重,但仍办学不辍。1942年,河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办学经费有了保障。1946年后,设立工学院,后将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并入。

  194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以河南大学一批进步师生为基础在宝丰筹建中原大学,范文澜任校长。11月,将中原大学迁往开封河南大学校址办学。1949年,中原大学迁往武汉办学,主要系科成为今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主要基础。同时,河南省人民政府以中原大学医学院、教育系师训班500余人和河南行政学院400多人为基础,接回迁徙到苏州的河南大学1200余名师生,重组河南大学,省政府主席吴芝圃任校长,下设文教学院、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4个学院。河南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并发展为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医学院独立并发展成为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大学行政学院独立,现为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河南大学水利系并入武汉大学;财经系并入中南财经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原有的院级建制均改为系级建制。1953年8月6日,国家教育部和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决定河南大学与平原师范学院两校合并,统称为河南师范学院,在开封、新乡两地办学,分称一院、二院。1955年8月16日,中共河南省委对河南师范学院进行调整,决定将文科集中在开封办学,理科集中在新乡办学。1956年11月,河南师范学院一院、二院分别独立为开封师范学院和新乡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设中文、历史、地理、外语4系。1959年,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我校,新增物理、化学、数学、生物4系,后又增设政教系和体育系。1962年7月,河南艺术学院并入,建立艺术系;河南体育学院并入体育系;郑州大学地理系并入地理系。至此,学校有中文、历史、政教、地理、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艺术10个系。

  1979年,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增设教育系。1984年5月恢复为河南大学。学校也由师范院校逐渐发展成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在河南人民会堂签订省部共建河南大学协议,河南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目前,河南大学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设有33个学院(部),83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日制在校生达4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留学生近200人。学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省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及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办有出版社和多种学术刊物,图书馆藏书300余万册。校区总面积3600余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其中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校区(金明校区)已于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

  建校九十多年来,先后培养了40多万各类专门人才,一大批知名教授、学者,如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郭绍虞、高亨、蒙文通、罗廷光、嵇文甫、罗章龙、毛礼锐等先后在校执教;不少学生,如尹达、邓拓、白寿彝、侯镜如、袁宝华、王国权、杨廷宝、高济宁、姚雪垠、吴强、周而复、马可、王鸣岐、李秉德、梁光烈等均已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点击进入新东方在线考研院校库了解更多院校信息】

本页标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