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招生信息 > 正文

山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专业介绍

  1、学科发展沿革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主要包括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课程内容。自1986年山西中医学院筹备处正式招收中医本科生始即设置了相关教研室,1997年组建二级学

  1、学科发展沿革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主要包括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课程内容。自1986年山西中医学院筹备处正式招收中医本科生始即设置了相关教研室,1997年组建二级学科,1999年经过国家教学合格评估。2000年与湖北中医学院签定协议联合招生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生。2000年,学院开始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山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以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中医学院)的形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开展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工作,迄今已经培养培养9届,并有2届在读。2004年,《金匮要略》被学院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同年,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被学院评为院级重点学科之一。2006年,我院与湖北中医学院签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学科学术带头人门九章教授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开始招生。2009年,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正式以山西中医学院的名义招收硕士生。

  2、研究方向简介

  (1)疑难杂病方证经验研究

  本方向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经典研究基础上,继承我省已故著名经方临床家门纯德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应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的有效经验,尤其针对慢性肝病、肾病及诸多变态反应性疾患进行了辨治规律研究,如开展了经方防治肝纤维化、慢性肾炎、过敏性紫癜、复发性口腔溃疡、甲亢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失眠、过敏性鼻炎等疑难病证的研究,对其配伍、作用机制及辨治规律有深入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经方现代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同时辨证注重结合人体体质及功能状态整体考察,提出“功能五态”学说,施治时强调“经方方证经验”,创拟了“方、证、态三位一体,方精药简、证因同治”的整体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临床辨证效率,形成“理论–临床–实验”三位一体的综合研究模式。还开发经方,研制了“枳鳖片”、“麻芥冲剂”、“栀黄颗粒”、“芪句颗粒”等新药,在慢性肝病、变应性鼻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疑难杂病治疗应用方面有所创新。

  (2)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研究

  本研究方向注重《金匮要略》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与总结,探讨仲景在治疗杂病过程中的辨治方法,结合现代临床进行研究,对有关方证进行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免疫学研究。在诊治外感热病中,依据经典理论,提出“汗、清、宣”三法为主的辨治方法,显著提高了中医药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疗效。在消化病治疗方面,提出 “三虚六实法”,进一步总结了消化疾病的辨治规律,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已提出瘀血的成因以“因虚致瘀、虚瘀并存”为多,此观点为许多疑难杂症运用活血化瘀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希冀在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病方面获得突破。

  (3)外感热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本研究方向侧重于探讨外感热病、时令病规律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探讨温病学派在治疗时令热病过程中的辨治方法及临床应用。根据我国近年来连续出现的暖冬现象,提出“肺胃蕴热,易招外邪”是目前风热外感的主要发病内因,并研制了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降蕴热”诸法合用的清热抗感冲剂。提出中医“辨证施防”以“清热解毒,芳香辟秽,补气养阴”为主的新思路。总结温病学派治疗外感热病的辨治方法,对明清温病医案综合分析,对流行病传染病得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4)经方运用规律及机理研究

  该研究方向核心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方药运用规律的探索,立足经方临床应用,探讨经方作用机理,对临床常用经方进行整理与归纳,结合现代疾病表现,寻找经方适应指征,扩大经方应用。还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血清药化学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经方复方配伍、药效靶点、药效成分、作用机制、剂型等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研究,寻求经方治病的本质。通过对经方的运用规律及机理进行研究,使经方的应用更科学、更规范,更精准,并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页标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