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点,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学术单位之一,在全国曾起到开启风气之先的作用。50年代中期,开始招收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生班,在全国高校中也是最早的。1978年,它成为全国首批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点,次年成为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又成为教育部新增的三个全国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之一。
本学科的研究队伍相当齐整,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既有像戴逸、李文海那样德高望重、至今仍活跃在教学科研前线的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又有一批勇于创新、充满活力并富有学术影响力的中青年骨干。研究的方向也较为全面,在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和中外关系史等领域,都有扎实的研究成绩。尤其是在近现代中国灾荒和环境史研究,秘密结社和民间社会研究,医疗和社会保障史研究,以及民族国家认同和边疆问题,近现代学术文化思潮、新兴概念史和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等方面,特色突出和鲜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
近年来,本学科十分重视提倡“新史学”和基础性史料的整理工作,并走在全国前列,创办了《新史学》集刊,开办了“新史学前沿讲座”,整理出版了《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等大型资料,前者在青年学子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后者被同行誉为“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奠基性工程”。
本学科还十分重视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美国、德国、俄国、日本、韩国和港台地区的相关学术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学术合作关系。此外,本学科还拥有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清史研究所,它是正在进行当中的、建国后最大的学术文化工程之一——国家清史工程的重要学术依托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