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30多年,已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0多名。参加研制的“640测速雷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曾参加“洲际导弹首次发射试验”和“同步卫星首次发射试验”等国家重点工程。负责研制的“331工程视频转换设备”、“图形式计算机火警受理系统”、“国人虚拟眼及其临床应用”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部委级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四等奖共四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三项,专著一部,论文50多篇。“中国人虚拟眼结构和功能模拟与建模研究”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批准号:60371012)立项,获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被受理发明专利2项。曾三次应邀参加“香山科学会议”(174次、208次、266次),在中国数字人研究中,率领研究队伍在“中国人虚拟(眼)器官”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93~99年曾担任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航天医学评审组副组长;97年~99年任湖南省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98年任湖南省科委自然基金评审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审组评委。99年人才引进调入厦门大学,现为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医药信息学分会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学会生物信息与控制分会委员;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数字化虚拟人体学组成员;福建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计算机学科组评委;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厦门市电子学会理事。
获得奖项:获奖、专利和发明: (1)331工程D/V实时显示软件,省部级科研奖,198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级:1 (2)裂隙灯扫描驱动装置专利号ZL02206814.7,实用新型专利,2002年01月,国家专利局,等级:1 (3)扫描式裂隙灯显微眼前节图像分析仪专利号:ZL02203690.3,实用新型专利,2002年01月,国家专利局,等级:1 (4)YP-201多参数监护仪,省部级科研奖,1996年0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级:1 (5)GKD-405A多导智能分析仪,省部级科研奖,199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级:1 (6)331工程D/V视频转换设备,省部级科研奖,198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级:1 (7)国人虚拟眼及其临床应用,其他科研奖,2005年10月,厦门市人民政府,等级:1 (8)国人虚拟眼及其临床应用,省部级科研奖,2005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等级:2
著作及论文:
论文发表: (1)裂隙灯显微图像角膜的快速、自动三维重建,《系统仿真学报,第19卷第5期,p1049-1052,2007》,2007年05月 (2)人眼晶状体建模与仿真研究综述,《系统仿真学报,第18卷第10期,p2709-2711,2006年》,2006年10月 (3)基于VTK的鼻咽部组织三维重建,《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Vol.3,No.9,p805-808.2006年9月》,2006年09月 (4)Astudyonaccommodationmechanismwithnumericalsimul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Ophthalmology,Vol.6,No.4,Aug.2006,P739-p742》,2006年04月 (5)一种用于软组织变形仿真的动态质点弹簧模型,《系统仿真学报v18,n4,p847-851+855》,2006年04月 (6)Astudyforaccommodatinghumancrystallinelensbyfiniteelementsimulation,《ComputerizedMedicalImagingandGraphic,30(2006),p371-376》,2006年01月 (7)一种改进的基于比值模板匹配的显微图像拼接方法,《计算机工程2005Vol31No.24P159-160》,2005年09月 (8)数字化人脑图谱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制作,《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第22卷第5期,p509-511,2004年》,2004年05月 (9)基于裂隙灯显微图像的眼前节特征提取的新方法,《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第23卷3期,p193-198,2004》,2004年03月 (10)生理信号采集卡虚拟驱动程序的设计,,《中国医疗器械杂志第27卷3期》,2003年06月 (11)《人眼房水动力学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生物物理”2003年19卷2期》,2003年05月
专著发表: (1)医用传感器接口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年08月,学术专著
承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