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在企事业单位或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技术经济分析、投资决策分析、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技术经济分析、创新与创业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企业技术进步与管理
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形成机制、途径和发展规律,探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与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关系。
2.项目评价与管理
研究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项目评估、项目评价、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理论、运作机制,探讨降低风险、保证项目实施与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3.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
研究内容包括项目融资中的投资结构及影响因素,项目融资的风险特征与风险分担机制,项目融资的风险识别及量化管理,政府公共项目融资模式及运行机制,资产证券化在项目融资中的应用。
4.效率与生产率分析
研究内容包括发展效率、生产率测度的新方法,改进现有的测度技术和方法;应用这些方法对公司、行业以及宏观经济的绩效进行评价,向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建议。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期限为2-4年。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多可提前一年。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者方可申请提前毕业:
1.公共英语课成绩80分以上;其他课程(包括: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须85分以上。
2.在校期间至少获得过一次奖学金(包括学校及社会奖学金)。
3.在CSSCI来源期刊以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必须是山东大学)发表至少一篇论文(论文字数至少5000字以上)。
四、应修总学分与课程设置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含前沿讲座、社会实践)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1.必修课
(1)学位公共课3门8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2)学位基础课3门8学分
(3)学位专业课2门4学分
(4)前沿讲座(含讨论班)2学分
前沿讲座的基本形式: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研究生对本学科及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问题有基本的了解,提高硕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对话的能力。前沿讲座由教师和硕士生讲授交叉进行,以讨论和对话为主要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多样。
基本要求和考核方式:每位硕士研究生参加前沿讲座不得少于10次,其中主讲不得少于2次。要求主讲者写出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有独到的体会与见解,能反映本学科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
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由指导小组评判记分。成绩合格者记2学分。
(5)社会实践1学分
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本着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解决热点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完成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跟随指导老师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参加社会调研活动等,累计时间3个月以上。社会实践成绩由导师根据实践单位评语及社会实践报告等综合评定给出。
2.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5门10学分,其中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1门,2学分。
3.补修课
同等学力及跨学科考入的学生须补修本科课程2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