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3100)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
研究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分析与信号处理技术。包括:分析与处理的硬件设备、软件编程、数学模型与方法等方面的前沿理论与技术问题及上述理论与方法在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2.现代医学电子仪器
研究现代医学电子仪器的进展,新理论、新技术。研制根据医学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电子仪器或根据我国国情研制具有国产特色可替代进口产品的医学电子仪器。研究新仪器的临床应用。
3.生理信号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研究生理信号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数据挖掘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应用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研究基于生理数据的特征提取和疾病诊断等临床应用。
4.移动健康和智能监护
研究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平台的生理信号采集、传输和智能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面向家庭和社区的移动健康和智能监护服务。
5.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
研究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根据医学发展需要结合新的科技成就,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图像处理系统。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施行导师负责制,提倡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指导相结合,导师组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3-5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鼓励“三种经历”,即社会实践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研究生在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中取得的学分,与培养计划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的,经导师认定后,提交医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认定,可以作为必修课成绩,取得相应学分,培养计划以外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认定。
五、课程学习要求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8分,选修不少于10分。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工作安排确定,在申请答辩之前修完全部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一)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2.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3.学位基础课1门以上
4.学位专业课1门以上
根据情况,学位专业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2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5.前沿讲座2学分。
包括研究生的个人专题综述,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前沿讲座应贯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15次,主讲不少于2次。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参与次数、主讲次数和考核办法作出具体规定。
6.社会实践2学分。
主要协助所在科室教师完成实验教学准备及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学从第三学期开始,根据本科专业及本人特长安排教学任务、学时根据所内承担学习而定,根据学生及教师评价进行考核。
(二)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1、实验技术课:从医学院开设的技术平台课中选修。
2、科研基本训练相关理论课
硕士研究生在进入科室进行课题研究前,原则上必须选修《科研基本训练讲座》、《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实验动物学》、《医学统计学》。(课题不需要者,经导师签字同意,可提交免修申请)
(三)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未修过而必须补修的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1-2门。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及研究生学习的学位课程中有与应补的课程科目相同,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