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招生信息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导师介绍:陈甬军

 产业经济学 陈甬军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
 

产业经济学 陈甬军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0年)、二级教授(2010年)。

•研究领域:

市场与流通理论、市场经济改革、市场与产业发展

主要出版物:

著作:

• 《中国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研究》,陈甬军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社1994年出版。

• 《社会主义市场通论》,陈甬军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社1996年出版。

• 《从计划到市场:中国经济改革道路的选择》,陈甬军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 《过渡市场论—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陈甬军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 《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陈甬军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 《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第三版中译本),(美)哈里因顿等著,陈甬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出版。

• 《市场通论》,陈甬军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 《中国统一市场新论》,纪宝成、陈甬军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中国城市化道路新论》,陈甬军等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 《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第四版中译本),(美)哈里因顿等著,陈甬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出版。

代表性论文:

• 《社会主义流通是有计划的自由流通》,陈甬军著,《经济研究》,1985年第5期。

• 《农产品与工业产品市场封锁的生成机制研究》,陈甬军著,《经济研究》,1993年第10期。

• 《过渡经济学的本质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性质》,陈甬军著,《改革》2002年第4期。

• 《中国为什么在50年代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陈甬军著,《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3 期。

• 《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化研究——兼论新型城市化道路》,陈甬军著,《东南学术》2004年第4期。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走向与对策》,《中国经济问题》,陈甬军等著,2002年第5期。(该论文的英文版2006年在美国Ashgate出版公司出版的“The Chinese Economy after WTO Accession”一书中发表)。

• 《反垄断与管制:美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中国经济问题》,陈甬军著,2006 年第5期。

• 《探索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光明日报》(理论版),2008年1月22日。

主持的科研项目: (已完成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2003-2007);

•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全国招标项目: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方针与政策研究(2003-2005);

• 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理论研究(2001-2003);

• 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规划项目:中国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研究(1998-2001);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国际比较(1996-1998);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产业结构研究(1992-1994);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流通的地区封锁问题研究(1990-1992)。

获奖情况(省部级):

• 《中国统一市场新论》(合著),2009年获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参编教材《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05年获第五届国家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译著),2005年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过渡市场论: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专著),2003年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从计划到市场:中国经济改革道路选择》(专著),2000年获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社会主义市场通论》(专著),1998年获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中国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研究》(专著), 1998年获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中国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研究》(专著),1994年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

对外交流:

• 200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访问研究半年。

• 2004年入选美国富布赖特基金项目,以高级研究学者身份在美国约翰斯•霍布金斯大学访问研究一年。

• 1996年至2010年到美国等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参加学术交流和访问活动十余次。

本页标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