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招生信息 > 正文

扬州大学专业介绍: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生理、植物营养与环境、土壤与植物营养及土壤养分管理等方面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生理、植物营养与环境、土壤与植物营养及土壤养分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本专业研究生应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立志献身农业科技事业;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刻苦勤奋,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本专业研究生应掌握植物营养学和相关学科的系统基础理论以及专业实验技能;了解植物营养学科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植物营养学研究、教学、实际应用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本专业研究生毕业时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听、讲能力;能在工作与研究中熟练使用计算机。

4、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论文答辩),但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44个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经学校批准,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和休学创业。

三、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本学科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科内导师专业特长,本学科现确定 以下4个研究方向: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应完成44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42学分,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2个学分。

 1、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修学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满足选修课程的学分要求。取得本专业学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经导师审查同意,可免修非学位课程中学士阶段必修课程。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中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硕士生要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通过论文写作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研究工作的能力。要特别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3、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制度

研究生学术报告每周举行1次,通过研究生相互之间的研讨和切磋,切实提高科研能力。

六 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本专业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条件、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须经批准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2、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将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用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着重引导阅读、启发思维和训练写作,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

本学科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教学实践指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等活动。至少参加一门本科生课程实验的辅导,其中讲课4学时以上。

4、学术活动

本专业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学术活动,并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参加校外的专家讲学、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其中包括主持一次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主讲2次以上学术报告。每学期至少作一次与论文有关的研究报告或读书报告(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

七 考核方式

1、本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必修课程的考核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考试方式可以口试或笔试。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合格。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试入学的研究生补修本科阶段主要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社会实践的考核由主办社会实践活动的单位提供书面证明,对教学实践的考核由由2名授课指导教师提供书面鉴定。研究生毕业前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表》,由学院进行核定后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由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学院根据每学期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计划审核研究生的学术报告情况,合格者方能毕业。
4、在学位课程与必修课程基本结束之后,本学科将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以同等学力入学者必须在完成补修课程并且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 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2、选题。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首先确定研究方向,并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尽早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尽可能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3、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负责人任组长,本学科研究生指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对开题报告的论证。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及其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4、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理论正确、观点鲜明、文献详实、思路清晰,文体格式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5、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本学科权威期刊1篇(导师第一,本人第二), SCI收录论文(前三名),方能申请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 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高级土壤学:主要介绍土壤地理分布、土壤形态、土壤有机和无机组成分、土壤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土壤发生学和分类学、土壤中主要养分元素转化、土壤资源利用和管理等。

2、高级植物营养学:主要介绍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功能、与各代谢过程间的关系,特殊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包括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吸收、体内运输及其代谢、讲授植物在营养过多或不足情况下的特殊反应机制、不同营养元素在植物吸收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等。

3、土壤微生物学:以分子微生物生态学为基础,主要介绍土壤中微生物高度不均质分布特点、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生态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土壤管理措施以及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微生物与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在污染物清除和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工程菌构建及其应用潜力、土壤微生物基因资源等。

4、高级土壤农化分析:课程主要介绍土壤、植物、环境方面的特定分析技术。讲授土壤、植物养分分析及环境有害物质分析原理,进行分析方法和技术操作方面的实际训练,介绍最新的有关测定手段。

5、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公平的追求为核心,阐述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内容包括生态学基础与环境的基本特征、人口与环境、资源与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球性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指标体系与实施途径、区域可持续发展内的战略及对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产品生命周期评估及环境标志等。

6、高级植物生理学: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包括植物的水分与营养生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及信号传导、植物生长物质与生长生理、植物的抗逆生理等。

本页标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