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获悉,2022年海南师范大学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内容如下
海南师范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345] 考试科目名称: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初试)
﹡﹡﹡﹡﹡﹡﹡﹡﹡﹡﹡﹡﹡﹡﹡﹡﹡﹡﹡﹡﹡﹡﹡﹡﹡﹡﹡﹡﹡﹡﹡﹡﹡﹡﹡﹡﹡﹡﹡
参考书目:
《土壤学》,孙向阳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
《植物生理学》(第7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植物学》(第2版),方炎明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年。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问答题。
二、考试目标
全日制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的主要知识点和知识要素,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了解学科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林业生产问题。
三、考试范围
(一) 《土壤学》部分
1、绪论
(1)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以及土壤肥力的生态性
(2)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近代土壤学发展史以及土壤学的分支学科。
2、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1)风化过程的概念与分类
(2)化学风化类型及影响因素
(3)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
(4)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及其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5)土壤五大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形成和性质的作用
(6)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
3、 土壤物理性质
(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与矿物组成;
(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构造特征;
(3)土壤密度与容重的概念及应用;
(4)土壤粒级与质地的概念,不同粒级分类制;
(5)土壤结构体类型,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肥力意义;
(6)土壤孔隙分级,不同孔隙的作用;
(7)土壤水、土壤有效水的概念及应用;
(8)土壤空气特点,土壤热量。
4、 土壤化学性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作用;
(2)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与腐殖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分离;
(3)土壤碳氮循环、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
(4)土壤胶体,盐基饱和度;
(5)土壤酸及其对林木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6)土壤缓冲性。
5、 土壤生物学性质
(1)土壤动物的分类,土壤动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2)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呼吸类型,土壤碳氮循环相关微生物;
(3)植物根系的形态,根际与根际效应,根际微生物;
(4)土壤酶的种类与功能,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6、土壤养分与肥料
(1)土壤养分的来源、含量、形态、有效性及其循环;
(2)土壤性质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3)矿质肥料、有机肥料
7、 土壤资源与保护
(1)土壤污染的概念、污染物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
(2)土壤退化的概念、分类以及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与退化的基本态势;
(3)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指标、影响因素、危害及其防治;
(4)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土壤盐渍化的类型,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5)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
(二)植物生理学部分
1、植物的水分生理
(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水分移动的方向;
(3)细胞与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4)气孔蒸腾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5)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
2、植物的矿质营养
(1)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养分的可利用形态,缺素症状;
(2)离子跨膜运输方式及机理;
(3)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养分过程及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矿质的影响;
(4)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3、植物的光合作用
(1)叶绿素的性质及光合作用的机理;
(2)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
(3)光能利用率与作物的生物产量的关系。
4、植物的呼吸作用
(1)主要呼吸途径的生化历程:EMP、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三羧酸循环及戍糖磷酸途径等;
(2)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谢;
(3)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4)种子、果实的安全贮藏与呼吸作用。
5、植物生长物质
(1)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的基本概念;
(2)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合成及作用机理;
(3)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6、植物的抗逆生理
(1)逆境下植物的形态结构变化与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
(2)温度、水分、盐分对植物的伤害及植物抗性的机理与途径;
(3)逆境生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途径。
(三)植物学部分
1、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植物细胞的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 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2、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
(2) 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叶的脱落及其原因。
(5)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3、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繁殖的类型。
(2) 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4、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1)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 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4) 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6)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分类原则。
(8)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9)植物起源与演化趋势;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10)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原文链接 http://yjsc.hainnu.edu.cn/html/2022/gongzuoxinxi_0708/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