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研究生人才该何去何从?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扩招,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出现了诸多问题。文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研究生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所学专业实用性较强的理科研究生相比,文科研究生接受的更多的是“虚无缥缈”的理论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文科研究生的质量以解决其毕业难、就业难的问题?来自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吴思渺对当前我国文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01
文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内涵
长时间以来,文理分科是我国从高中教育起开始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具体是指学校按照学生的主客观因素,以教学课程作为划分标准让学生选择文科或者理科。传统的文理分科局面一旦形成,即便中途有换专业的机会,但学生的整个受教育阶段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文理分科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同年,浙江和上海作为第一批试点启动了改革方案,新高考改革制度由此拉开序幕。截至目前,已有4批21个省市先后推进新高考改革,第5批新高考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中。
新高考省份及其选科模式
当前,就新高考改革而言,我国仍然处于前期的摸索阶段,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并且,无论是高考“3+3”模式还是高考“3+1+2”模式,在大学或者研究生专业的选择过程中,根据备考科目的学科属性,考生只能在各高校招生目录中符合条件的专业中进行选择。实际上,只是淡化了文科和理科的概念,但是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式上还是存在着明显的文科和理科固有路径与模式。文科和理科的后续培养计划与管理方式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文理科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方向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相对于理科而言,文科涵盖的范围更广,文科是泛指人文社会学科。
人才培养主要包括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路径和效果评价等因素。其中,培养路径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方案的手段与工具,在这过程之中也能体现出学科属性与专业特性。因此,合理且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生教育是目前学历教育的最高阶段,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科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关注知识理论的积累、思维的创新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我国文科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以教学途径和非教学途径相结合的方式:教学途径是指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单一讲授;非教学途径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学生思维的锻炼与创新意识的迸发。
02
我国文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文科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师率失衡
当前,在我国研究生培养阶段,研究生导师生师率偏高这一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根据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可知,截至2018年,我国研究生导师生师比已超过6.3。2019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开始爆发,我国社会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就业和升学压力也接踵而来。研究生在校学生数量从2018年的2731257人增加到2020年的3139598人,增加了40万人。
当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时,研究生导师数量并没有实现同比增长。因此,研究生导师所面临的教学与管理压力也越大。其中,我国研究生在人文社科领域,尤其是比较热门的学科专业中,每位导师负担学生数也是呈现增长趋势,导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以至于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效果。刚进入职场的年轻老师,由于经验不足或参与项目有限,所能指导的学生数量有限。年老的老师,知名度高,项目多,资历较老,但是往往会有更多行政上的职务需要承担,能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培养的时间有限。
(二)文科研究生传统培养方式亟待革新
教学途径和非教学途径是我国文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两种主要模式。实际上,在文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按照学校专业培养方案,设置相关课程,教师讲授仍是主要形式。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无论从时间上、内容上还是考核方式上看,老师的自由度和主动性更强。就时间上而言,由于行政事务或教学管理工作繁重,部分研究生指导老师在给研究生学生上课过程中,存在实际课时未满的情况。就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学科专业知识和老师个人经验的传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偏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局限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欠缺。就考核方式而言,主要是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但是对课程论文的质量未作过多要求,考核标准也较为模糊。一般只是要求附上查重报告。
(三)唯论文的硬性规定,不利于文科生综合全面发展
文科研究生应制定符合其专业特点的培养方式和管理机制。当前,很多高校将文科研究生在校期间论文的发表作为准予毕业的硬性标准,将其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的撰写作为获取学位证书的唯一标准。
其实,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情况只能作为考察文科研究生学术水平的一方面,并不能全面综合的对文科研究生的学习生涯进行总体客观的评价。并且,部分文科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数据和素材都是从网上获取的。
当前,在很多高校中,学校的各个部门会招聘学生助理,学生助理负责配合相关部门老师处理一系列的日常事宜,主要包括数据的汇总与整理和发布网站新闻及通知公告等。事实上,在现有的助理队伍中,大部分都是文科研究生。他们把一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了助理工作的行政岗位上,强化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人员组织能力以及材料的撰写能力。这也是他们研究生学习生涯过程中的一大重要收获。如果能将他们所从事的行政助理工作实现有效转化与输出,并不一定非是以“毕业论文”的形式,难道这不是对他们整个研究生生涯最好的汇报与总结吗?
03
我国文科研究生培养的探索性路径
(一)文科研究生的培养路径可以坚持理论(基础学分)+实践(附加学分)的模式
对于文科研究生而言,课堂固然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然而,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了解百姓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文科研究生的培养路径可以坚持理论+实践的方式。当前,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进行社会调研和实践是文科研究生非教学途径中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导师课题研究,尤其是高水平、高层次、创新性较高的科研课题,对提升文科研究生自己的科研素养和科研实践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也能够为学生撰写论文提供数据与素材。
校政合作和校企合作是未来文科研究生教学与培养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就文科研究生而言,毕业之后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进入政府或者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另一方面,校政合作和校企合作能真正锻炼文科生的执行能力,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政合作是指在文科研究生的在校期间,在基础学分修满后,学生可自主选择的进入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实习与工作,在工作完毕后仍然可以修得附加学分,并最终提供一个述职报告或者是工作心得作为“毕业论文”。
校企合作是指地方高校结合地区特点,充分发挥各种企业优势条件,根据不同专业性质,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能够满足文科专业实践要求的企业与单位共建校外创新基地。在文科研究生的在校期间,在基础学分修满后,学生可自主选择进入企业单位进行实习与工作,在工作完毕后仍然可以修得附加学分,并最终提供一个述职报告或者是工作心得作为“毕业论文”。无论是校政合作和校企合作,只要实习期间表现优异,也可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评奖评优的支撑材料并可开具相关企业的求职推荐信。
(二)提高导师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伴随着文科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加,符合条件与资质的导师数量不足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文科教师招聘都对学历学位有明确的要求,均需取得博士学位,才有报名参与考试与面试的机会。因此,教师候选人名单较少。
未来,在理论(基础学分)+实践(附加学分)的文科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文科教师的选拔可适当降低学历学位要求,扩充“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并且,在已有的高校教师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定期开展导师培训工作会并将导师的研究生教学工作纳入绩效评定的范围之中。最后,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并采取行动逐步优化。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应当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然而,在大部分的师生关系中不是过于紧绷,就是过于疏远。
(三)提高文科生理性思考能力,推动文理思维融合
文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科间的交融性有待提高。文理科生的知识结构侧重点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研究生学习期间,应加强各学科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社会实践活动,促使思想碰撞与知识共享。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专业课和公共课相结合的方式:公共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与公共英语课;专业课主要是为实现系统、全面和深入地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术,并跟踪本专业的研究前沿。在文科研究生的培养中,缺乏计量统计方法的系统化学习,大部分学生是通过网上自学的方式掌握零碎的知识以供论文写作的使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在论文写作中,单纯使用文字去论述和表达对专业基本功的要求无疑很高,学会使用计量方法去分析问题、论述问题和解决问题,则能更大程度地丰富文科研究生的论文写作。
作者信息:
吴思渺,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专业教育经济管理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