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答
对于同济大学2020年专业分流,我想给此时此刻的你们一些建议:
1、即便精神上保持理想主义,也请行动上一定以实用主义要求自己。
我清楚,很多同学还未扭转根植于意识中的学生思维,我绝不是在指责你们,我自己也是。但是,无论你怎么想,你觉得这件事不合理也好,让你痛苦只想逃离也好,手不能停。
我们都知道“探索自己的道路”“规划自己的人生”这类话题很重要,但鲜有人真的实施。但你如果不做,一定会失败!这次失败了,下次仍将失败。你想继续吗?如果你不想,那就从现在、从零开始。专业结果出来后,如果不合你意,请你做两方面的事情。
第一,先保证本专业的成绩,无论你有多痛苦。
底线是挂科,当然挂科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难的,和我一样情况的同学欢迎交流。你的学习能力仍然在,只要不是太极端的情况,即便做不到学得很好,但学得极差也难。真正影响结果的是你的心态,请转变心态。日后转专业也好,考研也好,成绩都是影响因素。
其次,对抗自己的抵触心理,带着本专业学生的身份去认识这个你原本不想去的专业。
不要说你已经很了解了,才大一一年,真正对专业了解很深的人太少了。这个学院的架构怎么样?在学校里的存在怎么样?老师都怎么样?氛围怎么样?课程设置如何?研究方向又有哪些?出路有哪些?你需要了解的事真的太多了,而不是凭借着最初的刻板印象就给它判死刑。因为深入了解后愿意留在本专业的情况是存在的。
至于这些怎么做到,问学长学姐,问辅导员,大概率你都不会遇阻,毕竟是这个层次的学校——只要你迈出这一步。当然,也要自己筛选,大二的学长和大三的学姐说法可能不同,同年级的人的想法也可能冲突。你有至少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充分了解这个专业。
第二,与此同时,如果你真的有极大的不甘心,请同步进行另寻他路的准备。
其实第一点本来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只是有些人因为抵触心理不去做才要特地指出;第二点才是真正跳出舒适圈、真正主动地寻求挑战。
如果你想转专业,去了解目标专业,研究往年的政策,需要的条件,早做准备。正如你对自己录取的专业不了解一样,对你原本想去的专业也不一定就有多了解。可以找同学要培养方案,看看自己过去要补哪些课,平转还是降转。如果你不打算转,或者因为政策原因无法转,又坚定要离开本专业,留在本专业就活不下去,那就跨考。不用自己吓自己,跨考是很难,这就看你逃离本专业的决心有多大了。
退一万步说,你现在在同济,如果接受一定程度的学历降级(虽然很少有人愿意),难度也会大大降低。但不管怎么说还是跨专业成功了不是吗?再者,还有留学,还有直接工作,路真的很多,只是这些路在此刻的你的眼里来说都很难而已。以及,我绝非“何不食肉糜”,我自己但凡能做得好一点也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但即便是坠落如我现在都开始重新探索。你一定也可以!一定要自己去探索!一定要自己思考,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因为只有你最了解自己。
2、真的请你慢慢抛弃掉“标准化”的思维。
从进入大学开始,人生就是多线程了!我不是鼓吹什么搞好社团社工不搞学习也行的那种迷之鸡汤,而是你要知道,再也没有一个百分百含义上的“满分”了。像清华特奖那种东西,就是用来加剧内卷和贩卖焦虑的。
其实真的没有谁care你是否是一个成绩优秀社工顶级社团骨干项项全能的人,把你和别人比较的人只有你自己。而最最糟糕一种比较就是,和A比成绩,和B比社团,和C比社工,和D比党性……这种比较除了让自己陷入绝望深渊还能有任何作用吗?这也是前12年应试教育的一个后遗症。
在座的诸位都至少是曾经的学霸,惯于去追求满分,可从大学开始,满分的那条线永远地不存在了。以后你会发现,这些标准可以不断被解构。原来降级多读一年也很正常,延毕也不会死,读研被老板压榨也不至于死,一战失败往周遭一看还要多一年没书读的人比比皆是,那根曾经清晰的时间标尺越来越模糊。
什么22岁本科毕业,25硕士毕业,28博士毕业,这标尺真的存在吗,还是仅仅是你内心的迷障呢?如果以后延毕两年都不至于死,现在为了转专业牺牲的一年时间又算得上什么代价呢?不要用标准来恐吓自己,建立起自信,就算真的有别人的异样眼光也不要因为别人耽误自己的人生,那是他的问题,不该是你的。
3、也请抛掉绝对化的思维吧。
其实多多少少和第二点重叠,但我想特地摘出来说说。还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正巧大家又都学理科,惯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答案很明确。但真实存在的人与事弹性是很大的。“分流专业失败,我的人生完蛋了”,我完全知道这句话中经历了怎样的逻辑,但是不要用它困住自己,不要用它困住自己,不要用它困住自己。
人生的每一次失败都只是一个新的节点,后面的路还会不断延伸;它真的不是一个已经判了零分的题目。
4、最后算是一点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吧。
我想告诉各位残酷的一点,真正会为你负责的人只有你自己。学校的利益和你不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过去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了;老师的利益和你不同,他们有科研压力,教学结果对他们的成就几乎不构成任何影响;辅导员的利益部分和你相同,但他本质是学校的一个职工。这很难接受,但你要知道,你只能靠自己。
所以,如果课程设置不合理,抗争、写邮件都是对的,这是青年人的朝气,但不要在纠缠于这件事的不合理,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它很合理,因为课程设置再难学校利益也不动摇,老师不用亲自学,但这样一套看似厉害的课程可以成为精美的卖点,谁又会去体会学生的感受呢;老师讲课很烂你们反映学校、评教反馈很优秀,每个这么做的人都在实际上为更好的学习环境做贡献,但是也不要觉得这样的老师不合理,因为老师的主页是科研副业才是授课。
大学老师再也不是以前你认知中的那类“人民教师”。只有你是为了你的未来。总结。如果你专业分流得到了一个不满意的结果,那么你打开了一局hard模式的游戏。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但幸运的是,你还有过去培养下来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你仍然优秀于绝大多数同龄人。你才19岁,而终点还很远。
以教员的诗作结吧: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加油!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公考上岸店小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