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考研问答 > 正文

学硕与专硕哪个含金量高?

热门问答学硕含金量会高一些,但是学硕需要3年才能毕业,而专硕2年就可以毕业。在2009年以前,硕士还不分学硕和专硕,硕士仅仅是本科学生深造的一个更高层次,会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但是比博士

热门问答

学硕含金量会高一些,但是学硕需要3年才能毕业,而专硕2年就可以毕业。

在2009年以前,硕士还不分学硕和专硕,硕士仅仅是本科学生深造的一个更高层次,会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但是比博士学位低、科研要求低。

随着学历的扩招贬值,硕士毕业之后已经不能留校任教或者进进科研院所,只能进企业。而企业主要是从事技术生产,而不从事科研研发,所以硕士在高校的科研能力培养与企业的技术实践需求不相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从2009年开始,将硕士在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1)学术硕士的培养制度,与原来的硕士培养制度一样,以科研为主,向博士方向发展,有保送博士的资格;(2)专业硕士培养制度,倾向于对应对企业研发、技术创新,面向企业求职方向。

国家设置专业硕士

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帮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与学术硕士在同一层次,而不同的发展方向,本无含金量高低的问题。

但是,由于(1)考生还抱有原来的考研思想,抱着做科研的目的考研,导致专业硕士考试分数较低;同时(2)专业硕士 科研培养要求较低,而主攻的技术创新能力又不足,最终不如学术硕士有价值。

还有一个问题: 专业硕士的培育制度是失败的

,因为无论是专业硕士还是学术硕士,当考到研究生高校里以后,他们导师都是同一个人,导师不会因为不同类型的硕士而进行特意培养,只会根据自己的科研需求来培养学生。有可能导致学术硕士在做原本专业硕士的研究课题,专业硕士却做了学术硕士的研究课题。

我在2009年考的研究生,正是国家第一年实行专硕制度,我考上了学术硕士,我同学差一点没考上,原本以为他落榜了。但是当年设置了专硕,把同学划到了专硕里面了,当时他还犹豫问我要不要去读,我告诉他一定要去读。因为第一年划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根本不会区别,到毕业的时候一样找工作。

结果进入高校以后,发现导师都是一样的,等到最终毕业的时候,企业也不会关心你是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

综上所述,如果在不继续读博的情况下,专业硕士要比学术硕士有优势,因为能少上一年,并且更面向企业就业。

如果继续读博深造的话,学术硕士要比专业硕士有优势,经过更多的科研训练,并且能够直博。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牵牛花牵牛郎发布

专硕的培养,原本是要培养能够去企业工作的高学历人才。所以在专硕的培养中计划中,一般要求学生要去公司实习一年,以增强职业技能。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许多学校都不具有这样的条件,所以目前专硕和学硕的培养,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但专硕和学硕还是有区别的。从录取难度来看。学硕的名额少,专硕的名额多,也就是说相比于学硕而言,专硕要更好考一些。再者就是毕业的去向,在有博士点的高校,学硕是可以直接申请硕转博的,而专硕要念博士的话,也需要另外参加考试。但这一项也没有被严格的执行,在有的学校专硕也可以转博的。

为什么会出现专硕这种情况呢?个人以为跟研究生的扩招趋势有相当的关系。近些年研究生也呈一定的扩招趋势,但学硕的名额并没有增加,几乎都是以专硕和在职研究生的形式,扩大了研究生的队伍。名义上讲,无论专硕还是在职研究生,都享有和学硕同样的待遇。但不管是学校本身还是社会上的企业,对这三者还是有一定的高下之分的。相比于全日制的学硕和专硕,在职研究生认可度明显要低一些;就学硕和专硕而言,学硕则更占优势一些。

举个例子来说,这些年由于研究生的扩招,不少学校出现了宿舍紧张的状况,于是就只有学硕的同学能够在学校住宿,专硕的同学就必须自己掏钱在外面租房子。这种现象已经不是个例,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都采取了这种模式,这就相当于学校官方给学硕和专硕排了一个先后之分。明显在学校看来,学硕比专硕要更“亲”一些。

如果只是为了拿到研究生的学历,毕业以后就要去企业工作,念学硕还是专硕,其实关系都不大。但如果是以后有继续读博士走学术这条路的打算,就应该尽可能争取念学硕的研究生,这样对自己今后进一步升学要更方便一些。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孙氏拳研习社发布

光看那张纸,决定硕士文凭含金量的是学校层次,而不是学硕与专硕的学位类型。对将来发展有一点点影响,但不是所谓的所谓类型的“含金量”造成的。

第一,继续读博最好选学硕。首先,学硕在研一结束有转硕博连读的考核,通过考核就连贯下去读博士了。(有的在录取时候写着“硕博连读”,但其实也要在研一结束考核的,考核不通过的话,完成硕士培养就毕业了)。其次,即使不是硕博连读,将来自己考博士也比较有优势。目前国内招博士,很多采用的是申请+考核的方式。就是先交申请书、论文、简历等材料给报考的学校,对方觉得可以再邀请学生去进行笔试和面试, 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硕士期间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

专硕在读硕士期间,很少有“学术研究”,甚至应用研究都没有。

这和专硕的培养定位有很大关系。专业硕士是应用型的,怎么体现应用型呢?招生宣传上可能吹的很好,在现实当中的基本操作是学校安排专硕快点上完课。两年制的研究生,第一个学期赶紧把课上完,甚至研一前三个月就把大部分的课上完。三年制的研究生,第一年上完大部分课程。其余的时间学生自己去找实习,或者导师项目多的去跟导师做横向项目(一个导师带几十个学生,只有少量专硕有此待遇)

专业硕士的毕业不要求发表论文。

因此,专硕将来继续申请博士,硕士期间学术研究的材料少。(如果自己目标很明确,使劲折腾科研,有科研经历,读博也是可以的。)

不过按照教育部最新规划,几年后“专业博士”要来了。

第二,专硕很多人觉得水,其实关键因素是实习。就读专硕,和本科毕业时候比较多了啥?以两年制为例,多了四个月课程+1.5年的空余时间。

四个月课程是学校给你安排好的,如果凭这多上的四个月课就能脱胎换骨,显然不科学。

1.5年的空余时间,是自己安排的。有的人努力去实习,学费没有白交(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见效果)。有的人用来浪,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更慌,因为这时候竞争对手都是研究生。看到有的答案说学校会安排专硕去企业实习,想多了。学校通常的做法是发布实习信息,去不去应聘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校不会“安排”—每届几千个学生,各有诉求,安排是不可能安排的。学生自己找师兄师姐介绍,找专业老师和导师介绍,倒是有可能。

既然信息是公开的,专硕学硕都可以应聘。同理,学硕不读博,研二研三也要多实习。

第三,用人单位校招时怎么对待学硕和专硕。基本上是一样的,不会刻意的去区别。有人说学硕受待见,有人说专硕受待见,个别现象或者各单位的自家口味。总体上没有区别,招聘时统统到碗里来,笔试面试再说。我做过学硕专硕的就业结果对比,同一个学院的硕士,无论薪资,行业还是岗位类型,都没有显著差异。

我是大学就业中心的老师,如果觉得我的解答有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大潘职业发展课”。长期专注于高考升学,大学规划,求职就业等职业发展话题,有相关困惑,欢迎交流。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大学老师潘杰发布

学硕和专硕两个之间的比较不能够用含金量高低来完全地统一评判,只能说他们培训人才的侧重点不一样。

学术硕士侧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而且一般学习时长是三年,但是一般第3年的时候就开始找实习找工作和写毕业论文,所以真实有效的时间只是两年。

如果是专业硕士,他们培养人才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学术的运用能力和找工作密切相关。是由于学习时间一般只有两年,通常最后一年同上,所以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基本上只有一年甚至一年不到。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专业硕士比较水?

可能因为学习时间不如人家长啊,你只学一年,人家学两年,肯定是你比较水啊。

但是也有例外情况,有很多同学表示他们专业硕士其实也能学到东西,只不过,学术硕士少一点点,虽然有些学习习惯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也能够在学习和学术方面超过学术硕士。

但是我的法律这个专业,有时候其实是专业硕士找工作比较好找……

但是考虑到考研的时候,学术型硕士往往更难考,所以一些用人单位的话也比较偏向于学术型硕士,那么这种情况下的话,学术型硕士的含金量确实要比专业型硕士高那么一点点。

第二次更新:

好了,评论区的各位,知道你们家有人在读985专业硕士了,也知道最近变了政策很多,专业都是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都学三年了。

但是我法本法硕就是学两年啊,很多专业硕士就是不如学术硕士吃香啊。

因为用人单位是这么想的,你专业硕士厉害为什么考试考不过别人?为什么考研分数比别人低?

当然我这只是说了一个大概的方向,个体肯定是存在差异的,那么多清华北大的不也没混过杭师大的马云吗?

但是杭师大除了马云,还有哪些说得上名号的人才,总体上肯定不如清北。

同理,学硕专硕,虽然不能一棒子打死,简单评判谁含金量高,但是根据整体行业情况,就是用人单位觉得学硕更强一点嘛。

至于未来的专业发展趋势,确实可能出现专硕比学硕更强。

另外提一点,不要看着别人观点跟你不一样就开喷,认真想想别人说得有没有道理。

想想自己是不是理解错了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因为觉得自己聪明,觉得别人笨的时候,往往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自己的观点和很多评论区的观点类似,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陷入了羊群效应。

是不是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果全部都按照自己想当然的看法思考问题,那悟空问答这个环节干脆就不要了不就好了,全部都是你自己的想法。

问答就是为了综合别人的观点。

别人可能比你见识广,更有发言权。

本页标签:

推荐阅读

25考研预估人数
综合05-09 560
b类研究生有用吗
综合05-09 919
ui设计研究生课程
综合05-09 572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