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考研问答 > 正文

准备考研,应该怎么选择院校?

热门问答选择院校确实比较麻烦,但是我认为,如果你不是为了往顶尖方向发展,只是有一个研究生学历,那么一是看专业发展,毕竟是考研,所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是继续按自己目前专业深造,

热门问答

选择院校确实比较麻烦,但是我认为,如果你不是为了往顶尖方向发展,只是有一个研究生学历,那么一是看专业发展,毕竟是考研,所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是继续按自己目前专业深造,还是想有一个新的方向……二是分数,估计自己能考上的大学有哪些,多关注这些学校,三是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看看想去的学校和专业在自己未来发展的区域影响力和人脉关系怎么样,举个例你想在四川发展,又想在交通建筑方向继续前进,就报西南交大,西南地区大多建筑交通工程方面的公司负责人,工作人员都是这里毕业的,那么师兄师姐这层关系对你以后有发展,如果你报了省外某高校,回四川来,很少有师兄师姐在这里发展,多少会受限……如果你是四川人,想去山东发展,就选山东高校,这样你可以在那边读研的同时熟悉当地环境,不至于突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无所适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不是让你报交大,只是举例而已!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小鱼洞欧阳发布

考研如何选择学校,这是困扰很多学生的头疼问题,因为考研第一步就是要先确定好学校。今天就给大家谈一谈如何确定考研学校的事。

首先,确定报考专业

因为报考专业会直接影响报考的学校的选择。在这温馨提醒大家,如果不是对本专业彻底失望或失去兴趣,或者觉得本科的专业没前途,最好不要随意跨专业报考,毕竟跨专业报考难度较大。

有一种情况,是可以跨专业报考,就是报考相近的专业。比如,学会计学、或学经济学的报考金融专业;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或电子信息工程的,报考自动化专业等,这些专业相近,专业课上有交叉重叠,跨专业难度相对小一些。

其次,确定报考学校档次

根据自己的实力,综合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切忌盲目。

比如你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建议报考211工程或普通的985大学,报考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这种风险很大,一来竞争太激烈,二来这些学校部分老师可能会对第一学历有要求。

比如是211工程或985的大学,同等条件下,建议首选本校,或者选择比自己学校稍高层次的大学,专业上水平更高,就业前景更好的大学。

最后,确定报考城市。大学是具有城市属性,城市经济越发达,大学也会随之跟着快速发展。这在我国大学历史上已经有许多案例,典型的如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还有地理位置不佳的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85大学。

建议城市选择上,决定以后在哪工作,就选择在当地或周边的大学。同等条件下,优选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或北上广等大城市。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全国社会工作师考试发布

考研注重学校各方面专业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如果有条件还是建议选285.911这一类院校。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前路坎坷不言弃b发布

院校专业到底选什么?专业院校难选,主要的原因在于选择的对象和影响选择的因素太多。包括:专业、院校、区域、硕士类型(学硕/专硕),就业意向(行业、职位和地域)、个人喜好、本科院校、目标专业考试难度、目标专业有无第一学历歧视、目标院校专业专业课资料难易程度等。如果把这些因素混在一起考察,那必定是一团乱麻,无论如何是理不出头绪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考生在专业院校方面花了很大工夫,却一直选不出合适专业院校,到最后还是跟着感觉走,导致一开始就选错了路,越努力越尴尬。大家关心专业院校的选择,归根结底就是关心两个问题:第一、选择怎样的专业、院校、地区毕业后更有可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第二,以自己的现有实力和提高的潜力,能够考上怎么样的专业、院校、地区。只有和这两个问题相关的才应该去考虑,与此无关的,都不必去关注,这是总的一个原则。从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专业院校选择永远只有三个要素,即:专业、院校、院校所在的地区(以下简称地区)。前面提到的专硕、学硕实际上也是专业要素中一个考虑方面,学校是否是985,211,学校复试难不难,是属于院校要素中考虑的问题;地区公共课压分问题和学校离家远近的问题则属于地区问题。大部份考生考虑的问题都是院校、专业、地区三个要素下面的分支问题而已。专业先行确定了选择的三要素是专业、院校、地区还不够,因为我们发现光这三项就是一个巨大的排列组合。全国研究生的招生专业有近400个二级学科、加上学校上千个自设专业。招收研究生的招生单位千余所(其中科研院、所、中心400余个),招生地区涵盖了除香港、澳门外的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如果专业、院校、地区不分先后,同时选择的话,那将会是一个数量级可怕的排列组合,永远也选不清楚。所以,需要我们在这三要素中确定选择的先后顺序,优先选择一项,其他要素围绕这个优先项选定。由于这三个要素和就业间的关联完全不同,所以优先级完全不一样。专业直接决定大家以后的职业道路,院校则决定了大家在职业道理上走的是否顺利,好的学校走的顺畅一点,差的学校就要坎坷一点;地区决定了大家以后有可能工作和生活的区域,因为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区域认可度,即这个学校知名度、认可度能够辐射的区域。在专业院校选择的各个要素中,最重要的最先确定的一定是专业,在中国现阶段的就业市场中,专业壁垒是最严格的,招聘要求中一般都会对专业做出严格的限制。专业不符,基本上意味着你在简历筛选阶段中就会被淘汰,连进入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比如你毕业后想从事银行行业,那么你专业最好是经济,会计,计算机,法律等相关专业,如果你是读化学专业,那你进入银行的机会就比较渺茫了。那么选择专业的依据是什么呢?有的完全按照本科专业选择,有盲从师兄师姐的,有听从父母意见的,有征求大学辅导员或者任课老师的建议的,更有甚者,单凭专业的名称就觉得某个专业不错的。不对!依据只有一个,就是你的就业意向。既然考研有一部分因素是为了找到更心仪的工作,那么我们肯定要从结果出发,来选择最有利于你找到这样的工作的研究生专业来报考。下面我们就从本专业考研和跨专业考研两个层面进行专业的初选。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就是本专业考研,于是对于专业选择跳过,直接来到了学校和地区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第一你不了解本专业和就业的关联,虽然你已经学习这个专业已经2~3年。但是由于现在中国大学教育内容和社会实际脱节严重,你并不能了解你大学所学这个专业到底出来从事哪方面工作(这也是高校频频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原因)。第二,即使对自己的专业与未来就业的关联很了解,也不是万事大吉,因为本科设置是按照“院-系-专业”的模式招生的,主要考虑到方便招生,管理,教学。而硕士研究生设置按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模式设置的,研究生的专业基本上是二级学科和以二级学科为基础增设的学科。如果完全按照本科生的专业去选择研究生专业,有可能出现找不到名称相同的研究生专业或者出现专业课相差太多无法准备的情况。举个例子,很多学校土木学院下会开设一个称为工程管理或者项目管理的专业。但是在研究生的专业目录中,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是属于工商管理下的二级专业。并不是像本科一样放在土木工程下。再举一个例子,本科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学校都没有招生这个专业的研究生,甚至有的同学以为工商管理在研究生阶段是MBA,而当被告知这个专业报考资格需要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时,一脸迷茫。实际上,工商管理在研究生专业设立上属于一级学科为招生专业,所以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考研时可以报考的本专业为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包括: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当你从这些二级学科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一个或者多个专业后,还需要通过和老师,学姐学长进行验证,验证自己对于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就业所需的技能,攻读该专业研究生所需要素质的理解是否准确,千万不能单凭专业名称的好听与否来下判断,这是很危险的。市面上流传这一种错误的说法:“心理学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做心理医生”。这个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很多同学看了国外和香港的影视剧中关于心理医生的剧情,心生向往,想考心理学专业。其实,现实中一般医院的心理科或者专门的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医院只接受医科生,专业为临床医学下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心理学毕业生只能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没有行医资格,更没有处方权,这与心理医生是两个概念。实际上由于中国现行的国情下,心理学研究生真正从事心理学咨询师的工作的并不太多,有的会进入高校,成为辅导员,有的会进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上面我们讲完了本专业考研的情况。接下来我们谈谈跨专业考研的情况。我们发现很多考生有跨专业考研的意向,但是由于担心跨专业考研的成功性问题,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跨专业考研确实难度较本专业考研难度大,需要投入的时间长,所以更需要早做决定。下面我们从准备时间这条主线来分析跨专业的类型。(1)无法跨考的专业。临床医学、军事学。还有一些专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语文))由于各个学校的要求不一,有的学校要求需要提供本科学习过5门以上的专业课成绩单方可报考。(2)离考研还有15个月。可以考虑从不考数学跨考要考数学。比如从本科学习文学,历史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法学的跨考经济学、管理学、工学。(3)离考研还有10个月。可以考虑跨专业选择专业课300分的学科,比如上文提到不考数学的文学,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哲学。(4)离考研还有6个月。可以考虑跨考类型就限于同一学科内并且专业课考试科目至少一科相同例如机械工程自动化跨考车辆工程,国际贸易学跨考金融学。一般来说,如果初期决定了本专业考研,那么中后期就不能改变主意,但反过来如果初期决定了跨专业,中后期是可以调整回本专业考研的。

院校匹配院校选择一般在专业初选之后一个学期进行。因为大部分同学在选定了专业后的,至少是在专业上有了大概的复习方向(考不考数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复习,对自己的复习状态和效率以及考研的难度有了一定了解,院校的选择有了一定根据。所以在这个时期主要的选择重心不单单是专业了,而且更多包括院校和地区,特别是院校,是这个事情选择的主旋律。院校选择的依据比较多,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己在初选后复习状况;第二,院校和专业的固定搭配,第三,考试的难易程度。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中国的研招单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为科研院所,一直称为高校。科研院所一般是指为解决某些方面科学及实践问题而开展研究的科学院、研究院、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有不同的分类,如:国家级和地方科研单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研单位;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类科研单位等。很多开发类或偏应用的研究所已经或即将改制为企业。国内的研究院所如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XX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院。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一个重大区别是科研院所不招收本科生,因此科研院所的信息不对称性远远大于高校。教育部根据每所高校的科研能力,将高校分为34所自主划线高校,39所985高校,还有112所211高校,一般高校这四种类型。这标准都来自官方,比较客观,也比较全面,在这里,我们也简单介绍下这些高校。(1)34所自主划线学校所谓自主划线学校,就是这些学校有权划定复试分数线,而不用参考国家统一划定的分数线。划线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人数来确定。自主划线的学校的分数线都会先于国家线而出,而且基本上都会高于国家线,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会低于国家线。目前有自主划线的学校有34所。(2)985高校“985工程”是我们政府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3)211高校“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专业和院校的搭配,基本是围绕专业来,这也是我们要求大家在院校初选阶段重点关注专业选择的原因。但是这两者必然会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好学校的好专业必然是考研学子的兵家必争之地。一般学校的一般专业则无人问津。那么如何在“一般学校好专业”和“好学校一般专业”之间进行抉择呢?1.人文社科类专业:重学校名气、轻专业排名人文社科类专业常指:哲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等文科性质的专业。这些专业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常常有学生问我们,说老师,我们学历史专业出来,将来毕业能干什么?而我们的回答常常是,同学应该这样问,我们读北京大学的历史出来能干什么?这个看上去无厘头的回答,会收到奇效。这个例子说明,这种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想要受到广泛的认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校做为支撑,否则之后的职业道路就会比较坎坷。所以这种类型的专业主要看重学校,而不在于专业实力。就以历史学为例,世界史这个一级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的评估中,东北师范大学排在第3位,人民大学排在15,清华大学排在19名。大家不要因为东北师范大学排名靠前,而放弃了专业排名靠后的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因为后面两所大学名气远远大于前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宁为凤尾,不为鸡头”的道理。2.技术性专业:轻学校知名度,重专业认可度技术型专业院校与之前完全不同,因为技术性专业就业的时候基本上只看专业性。技术型专业在招聘面试中面对的主考官通常是技术部人员。招聘方看重的并不是你的学校牌子有多硬,而是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干活行不行。如果在面试中你表现出了专业技能不够过硬,就算你毕业的学校名气再大,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拒绝你。而且技术型专业是所有专业中最讲究团队合作的,看起来技术型专业相互交流最少,各干各的,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是一个项目中密切关系的部门,只要有一环出问题,就会拖累整体进度。而且,招聘你的是技术部门,他本身就是这个圈子里面的人,对于每个学校的专业实力是很了解的。所以,技术型专业择校的时候不要盲目追求名校,应该看重的是这个学校你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如何。只要专业认可度高,不管学校名气如何,都可以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举个例子,在河北秦皇岛的燕山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工程高校,但是你如果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你应该对这所学校非常熟悉,因为你的很多专业课书籍是燕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个学校在机械领域是响当当的学校,认可度非常高。那么如何知道哪些学校在你的专业目标专业上有较高的认可度呢,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研研究的重要基地(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补充,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建立一个全面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学科体系,教育部决定在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从申报学科中再择优一批水平较高的科学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培育对象,予以重点扶持。这两项都是官方标准,较为全面客观,而且精确到了二级学科,是技术型择校时最为重要的依据。以上介绍了两种院校专业匹配的原则。在好学校一般专业,一般学校好专业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考专业的方向进行报考。切记“什么是最适合你的专业院校方案?”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能考上的最好的学校,就是最适合你的学校专业。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陆老丝儿发布

怎么样选择考研学校?总的说来,志愿分为两种,专业和学校。而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永远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有时候,说得很直接和现实一点,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选择,热门的专业,名牌的高校,无论何时都是大众的情人,时代的宠儿,永远是会受到众多考生的青睐。

因此有时候大家的选择往往会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想报更好的,担心考不上,选择有把握的,却又对它不够好而遗憾,有时候由于自己一时选择的失误,或者与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或者本应该能够上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比较好的专业,结果上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学校,不怎样的专业。

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报考志愿,在报考之前,要先想好这样几个问题:

1.你最向往哪所院校或研究机构?

2.你有为了考这所院校而不惜一切的决心吗?万一第一年考不上,你的意志能否坚强到一直考上为止?

3.你觉得你的实力能使自己在许可的年限(如三年)内考上吗?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理性一点,报考一个相对容易的院校,或者干脆就不要考好了,要知道考研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与其高估自己,鸡蛋碰石头,倒不如静下心来找个好工作。

在这些问题上对于自己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地开始选择自己的志愿了。

报考学校定位

目前,我们国家共有各类高校1000多所,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开办研究生院(包括由科技部主管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校不过100所的样子。无疑这些具有研究生院资格的学校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它们的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在全国来说都是排在前面的,将来毕业所拥有的校友资源也最为丰富(这里想提醒各位的是千万不要忽视校友资源的作用,它将来会给你很大的帮助),每年报考的学生也多,将来从这些学校出来前途也相对比较不错。

怎样选择考研学校?

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名校,即国家教育部钦定的“2+7”:定位为世界一流的清华和北大,定位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的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它们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是重中之重,能到这些学校深造是很不错的选择。另外,中科院的实力也是相当不错,毕竟它代表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水平,也和以上9所高校一样,代表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而且其研究生院下属的大部分研究所待遇都很不错,不仅可以不用交昂贵的培养费,而且每个月给学生补贴的生活补助也较其他普通高校为高,对于那些家庭不是很富裕,而

第二类,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线的除了以上10个科研院校(“9+1”)的学校,即所谓的重点,也是很不错,这些学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开,上海的同济、华师,南京的东南、南航,武汉的华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电,西安的西工大、西电,广州的中山、华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类,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学校)。有关名单,大家可以从相关网站上查到。 考生如果报考的话,建议尽量选择这些学校。一来它们的专业实力较强,名气比较大,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都不错,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二来它们是自主招生,有些东西比较标准化一些,而且它们往往在其他院校之前招生,实在不行可以调剂,同等条件下一般较普通学校考生优先考虑。

注意事项:

选择学校的时候,必须关注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历年招生情况(包括报考和录取的人数),必须看清楚目前的考研形势。从90年代初开始,考研年年升温,考录比例一年一年拉大,尤其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也就是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可有些朋友就是不顾这样严峻的事实,盲目报考名校,结果呢?十之八九分数低到羞于告人的地步,而且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去想考研的事了!这样的心态可算是极端,我们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情况,量力而行。

一般说来,在报考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情况:

(1)历年推免生所占的比例:推免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

(2)历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应尽量选择比率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

(3)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阿傥发布

本页标签:

推荐阅读

25考研预估人数
综合05-09 558
b类研究生有用吗
综合05-09 917
ui设计研究生课程
综合05-09 570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