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答
考上研究生了,已读半年,现在是特别不想读研感觉太辛苦了,怎么办?
读研半年就感觉辛苦?读研半年的研友,应该是2019年“上岸”的。那么,2019年顺利考研成功的难度有多大呢?2019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有290万人,录取的人数只有区区72万人左右:其中保研推免的有14万人左右,考上非全日制的有13万人左右,考上全日制研究生院的有45万人左右。如果单单看全日制研究生人数的报录比,报录比是非常低的。
所以,通过考研能够成功“上岸”的人,是非常牛的存在。那么在感觉读研很辛苦就选择这样轻易放弃,我觉得这种做法是不太妥当的:
考研如此不易,放弃读研是一种很蠢的行为。
听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你在嫌弃自己的鞋子不够漂亮的时候,你可曾知道还有人连穿鞋子的资格都没有,那就是没有脚的残疾人!”当你在悲叹读研辛苦的时候,你可曾想过近八成五的人想要考上全日制研究生都是一种奢望?作为一个已经“上岸”的考研党,你居然想着放弃,你让那些在考研中失利的人怎么想?
读研并非去菜市场买菜,付钱就能拿到菜。
高考是人生中的第2次“投胎”,考研则是第3次。考研是改变人生命运的第三次机会:第一次是你投对了胎,你可能含着金钥匙“出场”;高考之后,如果你考上了名牌大学,你的命运会第二次改写;那么考研是你人生中的第三次机会,大部分人都会牢牢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读研和去菜市场买菜有着本质的不同:你要去菜市场买菜,钱给够了就可以拿到菜;但是读研是不是交了学费就能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呢?当然不是,你还要搞课题、做实验、写硕论……这些事情搞定了,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硕士毕业生了!
调整好心态和状态,读研再辛苦也能咬紧牙关挺过去。
读研很累很辛苦?感觉到累和辛苦就对了,一个人累和辛苦才是常态,珍惜累并辛苦着的每一天,当你习惯了之后,你会发现,曾经熬过的苦,都会化为最后的辛苦。考研之后,不要抱着“喘口气”的心态,而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和毅力。
考研不易,读研不易,人生不易,咬紧牙关挺过去,没有什么是大不了的。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微雨润苗发布
个人长期接触大学教师和学生这个群体,对此谈一谈我见到的,以及经历的,我感受的。
以重庆为例,重庆教师培养的摇篮——西南大学,给重庆、西南乃至全国输送了很多教师。但近年来,读完研究生是有机会留在主城,或者去一二线城市的最低门槛了,否则本科生,基本只能去区县,去三四线城市,就是这么现实。这还是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之一,还是211院校,情况都是如此,那么,对于双非院校,非研究生学历能去哪些城市呢?
所以,为了你能留在大城市,你也要继续努力把这个研究生读完,因为,你努力2年多,可以让你一辈子生活在大城市,而不是小县城,看这能算一个理由吗?
当然,研究生毕业,你能选择的工作就更多了,而不是工作选择你,这是否能成为第二个理由呢?
第三,如果你想读博士,是不是研究生必须要读呢,任何时候你想读博,都需要研究生学历。你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吗?
也许你现在从来没想过读博,毕竟你研究生都不想读嘛,但是有一天你身边的某个机遇,某个人可能就改变了你,那时想读博,不是也有基础吗?
大学工作的很多人,都在努力为读博而拼搏,即使是实验室老师,读博都是他们常常会选择的一条路,尽管不是唯一一条路。
第四,你说读研辛苦,没错,肯定比本科辛苦,因为你需要进行研究,需要做课题,做项目,而这些正是你以后从事研究的基础,你现在躲过去了,在工作中也是躲不过的,能有多苦呢?会比工作一辈子的辛苦还要多吗?
第五,建议你多找几个校友、师兄、老师,了解了解他们是怎么由一个本科生逐步提升学历,而后获得了职位、薪水的大幅提升的,多了解几个,你的动力就来了。
读研,非常有必要,必须要说服自己坚持啊。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孩子成长营发布
作为一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很多学科的研究生阶段都是非常辛苦的,除了要面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压力之外,还需要面对科研压力,不少同学在读研期间都会长时间在实验室专注于科研,有时候为了一个实验结果,可能会连续多天待在实验室。所以,如果有读研的计划,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很多同学之所以会感觉到读研很辛苦,以至于有放弃的想法,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总结一下,以下这几方面原因是比较常见的:
第一:科研基础差。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很多研究生之所以感觉非常辛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自身的科研基础比较差,对于在本科期间没有过任何比赛和科研活实践经历的同学来说,要想快速进入科研状态是难度比较大的。针对于科研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来说,在研一期间要尽早奠定科研基础。
第二:积累不足。在读研期间,积累比较多的同学往往很快就能够确定自己的细分主攻方向,同时围绕该方向做创新,而积累不足的同学,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障碍和阻力。如果自身的积累不足,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大量的阅读,同时把重要文章的实验复现出来。
第三:不善于沟通。沟通对于读研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遇到困难时,如果以自身的积累和认知已经无法解决时,一定要及时与导师沟通交流,此时导师的建议往往能够让自己走出困境。
最后,不论读研的过程有多辛苦,一定要坚持住,毕竟当前能够走进研究生课堂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IT人刘俊明发布
我感觉读研究生特别简单,3年的研究生我用了一年半就全部完成了,研一主要是文化课,但是我提前介入了论文写作,课程平时成绩位于学院同类专业第五名,论文我第一作者加通讯作者发了10篇,其中还有几个不错的(三区四区),因为我们专硕研一没有导师,研一结束才选的导师,所以论文没经过其他人,我自己写自己投,就发的很快。研二上学期我就把毕业论文写完了(硕士6.5万字)后来修改了两遍,到了5.1万字。剩下的时间一年半纯粹是浪费,还不能提前毕业,我就做兼职去了,也挣了几万块钱回来。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百香果茶蜂蜜发布
答题/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2019年,考研复录比约为3:49,能上岸真心不易。要是今年没有扩招18.9万人,复录比还高些,有机会读研值得珍惜啊!
2019年调剂时,几十万人蜂拥而至,错失机会而去工作、继续二战的学生不少。当时,不少考生私信小西,询问有没有调剂信息,能上岸就走,B区非省会城市的二本院校都接受。
也许,去年与你一起参加复试/调剂复试的某个学生,此刻正在准备复试或调剂,这个时间点看到你“不想读研”的感慨,会骂人的。
当然,是否读研、如何读研是你个人自由,但是小西还是想说几句,读研就没有不辛苦的。读研这个过程,并不是购物,如缴纳一定学费后给个证书。
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导师过于苛刻,导师学生心生抑郁,想要放弃读研呢。不否认,真的有,但是比例真的极低。反之,学生自己不适应读研,无法适应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而选择放弃的,一样也有。
作为有在指导研究生的小西来说,类似你这样在研一时有放弃读研的想法比较常见,也是不少新生入学后常有的状态。少量细心的导师会进行开导,大部分是得你自己调节。比如说:
一是进入的课题组要求严格、科研氛围比较浓。
团队同门处于高强度拼搏状态,研一的你无法适应。当其他导师的学生简单上个课时,你已协助同门实验、精读文献、定期组会汇报等,没课时就得泡在学生办公室。
同时,导师要求达到的毕业指标也会高不少,如其他学生是一篇中文核心,你却是中科院2区的SCI论文。或者说,导师时刻盯着你的进度,想拖延都没机会。
二是大学时比较舒适,辛苦一年考上硕士后想休息。
大学时,我们知晓并非是所有人都非常刻苦,也有学生挺舒适,不求高分就要60分不算难。之后,看着室友或同学考研,也跟着复习,顺利一年成功上岸。入学后发现读研生活并非是自己想得那么舒适。
简单说,就是有人想上进做科研、深造读博,也有人只是想要个硕士学位。遇到问题,导师不会给你直接解决,而是教你寻找答案的方法,如找同门请教,或是在文献中找方法、找方案。
三是导师名下学生少,处于上升期,安排过多事情。
这一点可能不好听,但是不能否认。少量导师并未划入某个团队,只有三四个硕士生。加上经费不多,如采样、预处理、测试等工作不少都需要自己完成。而不差钱的课题可能直接就是送样出去,回来时初步分析数据都回来啦。
由于团队少,报账、学生小额经费管理、导师教学课件、接个人之类的事情也可能会安排给学生,挺累人。这类事情大部分不合理,但是真有存在。
不清楚遇到的是哪一类,给小西的感觉可能是上文提到的第一类,因为“感觉太辛苦了”。此时,较好的选择是调整好状态,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坚持才有收获。
换个角度看,要是课题组氛围不好、导师不管,表面舒适的硕士生活在研三毕业时会是痛苦的。若是自己不需要硕士学历,及时止损,退学后工作的学生之前也有不少。
在小西看来就算是放弃读研去工作,难道会比读研轻松?有机会问下工作的同学,或者自己工作后,对这个问题会有深刻的感悟。
最后,成年人压力哪里都有,逃避真不是办法。加油!
⚪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帅小西De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