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考研问答 > 正文

郑强为什么不是院士?

热门问答郑强是一个不错的教育管理者,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演讲家,学术水平也还不错,但当院士确实还差一点成果。郑强教授曾在一个演讲里提到,自己是院士以外中国最顶级的教授。这句话和他很多

热门问答

郑强是一个不错的教育管理者,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演讲家,学术水平也还不错,但当院士确实还差一点成果。

郑强教授曾在一个演讲里提到,自己是院士以外中国最顶级的教授。这句话和他很多演讲一样,说的对,但不够严谨。毕竟他只是高分子领域的专家,最多也只是在高分子领域称顶尖,谈全中国顶尖并不严谨。

此外,郑强教授主要强在科研项目上。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他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研究项目20余项,经费总额度3000余万元。这在高分子领域算是很多的了。而且,他还是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双料,这是国家级人才中仅次于院士的帽子。至于他的论文,数量不少,但似乎不算顶尖。

不过,学术圈里的人都知道,一个人要评选院士,需要在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一般来说,评院士需要有两个业绩:

第一,国家重大专项首席,即此前的973、863的首席科学家。从郑强的介绍来看,他并没有拿到首席,而是主持的项目,相当于项目组长。

第二,国家级科技奖励,即三大奖,对高分子学科来说,当然最好是自然科学奖,而且要排前两名。没有这个奖,说明做得东西不太接地气,或者不太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郑强没有国家奖,他只有省科技奖和教育部奖。

根据上面的情况,结合郑强平时的事务来看,他很可能在学术上精力投入不够,有点吃老本的嫌疑,没有沉下心来深入做研究或者带队伍。而一旦他去了太原理工,自己的学术可能会受更大的影响。评选院士,恐怕难度很大。

不过,郑强教授应该能成为一个好书记,他三观比较正,在引领学校的思想文化方面肯定能做得很好。他也很擅长获取外部资源、擅长造势,对学校的短期发展有一定的加速作用。此外,他作为一个国家级人才,也会对太原理工的材料学科提供有力支撑,至少能让太原理工材料学科的评估提一个级别。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高校人才真经发布

郑强为什么不是院士?

这问题有点奇怪!首先,两院院士都是一级教授。但,一级教授不一定是院士!

一级教授是教授职称中的最高级别,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高职称包括一至四级,副高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各高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被评定为一级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学界泰斗级人物。

由于院士名额的稀少,加上每两年才举行一次,因此每次院士评选竞争都极为激烈,院士候选人们往往需要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同时多次参评才有可能成功。由于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来源除了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外,还包括企业以及部分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导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难度明显比中国科学院院士更大一些。

客观来说,这种选拔的复杂性以及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决定了经过层层选拔产生的院士大多数也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科学家,他们也都为中国各个学科领域的科技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理应获得院士这一荣誉称号。

截止2019年,我国两院院士一共有1662名。这可都是国宝级的人物。例如:钟南山、李兰娟都是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1994年以前曾经三次申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均落选,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后,湖南省第四次推荐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袁隆平最终当选。

至今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袁隆平,却获得了拥有2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称号。

题主问:郑强为什么不是院士?我想反问:为什么要成为院士?建国70多年了,中科院谁得过诺贝尔奖?2015年屠呦呦得了唯一的一个诺贝尔奖,但她不是两院院士。莫言也得了诺贝尔奖,他也不是。

所以,我看郑强教授这样挺好!他不为名不为利。只要你是爱国的教授,在院外面一样可以干惊天动地的事业,院士也才副部级待遇。

支持郑强!教育部长的好苗子。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牧虎堂主人紫兰发布

我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真的不知道郑强是谁,然后就去搜了一下郑强的个人简历,发现这个人还是很优秀的。首先人家是博士学历,而且现在还是博士生导师,要明白国内的博士学历的人本身就少,能够成为博士生导师的更是少之又少。

郑博士不仅仅学历和能力比较高,他的人生阅历也比较丰富。在2005年的时候,被教育部特聘为“长江学者”;2009~2012年在浙江大学就任党委副书记,这些经历无不在昭示着郑教授的光辉历史有能力。网上有流传提到郑教授说自己去成都七中演讲被拒绝的经历,仅仅是因为人家要求院士,然而很遗憾,他只是一个很优秀的教授,并不是院士。关于郑强为什么不是院士,我来说一下个人的看法。

1.院士的要求很高:

说到研究生、博士生,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不陌生,但是如果提到院士,大家会觉得陌生很多。这个主要是普通人很少接触到这个名词,而且院士的数量也是很少的。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总的院士的数量是1079人,这里面还包括去世的,要知道我国可是十几亿的大国家,却只有这些院士,说明成为院士的难度是很大的。

现在还在世的院士的数量是706人,这几百人是包括所有领域的院士。清楚地记得上大一的时候,我的母校校长是张学军,他的皮肤性病学搞的比较好,而且也主编了医学教材,发了一些影响因子大的论文。这种条件下,张校长申请院士只是被提名,最后还是没有成功。

2.成为院士需要具备很多条件:

在我国要想成为一名院士,仅仅依靠实力是不够的,还需要那些别的一些能力,比如人脉。虽然研究生和博士都有扩展的趋势,但是院士的数量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这个主要和申请院士的相关规定有关系,院士的申请是每年两年一次,每年增加的名额不超过60人。

院士的推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让别的院士直接推荐还有一种是按照组织的系统推荐候选人。这两种方式的要求都不低,自然能够成为院士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之前也有很多有实力的人没有获得院士的称号,比如发明青蒿素的屠呦呦和解决几代人温饱的袁隆平教授,要明白屠呦呦可是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人,实力自然不可小视,但是不幸中的万幸是袁隆平爷爷申请了3次最终成为院士。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医者良言发布

哎呦喂,郑强博士又上热搜啦!

郑强说除了院士以外,他是国内顶级教授。虽然说得非常霸气,但是也透露出了一丝无奈,他不是院士。郑强教授曾经笑谈去成都七中演讲被拒的故事,坦言因为他们只请院士。其实每一个研究学者,成为院士都是一个至高的荣耀。客观原因不谈,郑强教授没有成为院士,还是科研方面没有达到院士的标准。

郑强教授是一位学术水平很高,同时愿意说真话的好老师。在学术上,曾经在改革开放后留学日本,取得博士学位,曾经是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的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单单在学术上,就已经是很厉害很厉害的了。

作为校长,他敢于直言,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虽然可能出于个性使然,他说话很带有感染力,是一位性情中人。不同的人对他的演讲肯定有不同的理解。但他说的是他思考过的东西,是有着他的理解在里面。或许这其中可能有在当下不太成熟的观点,或许有一些老掉牙的段子。但既然他说出来了,并且敢说出来,直接针对时弊,我们这些学生就应该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是是他为什么能被称为“网红校长”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院士评选有自己的标准: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院士大会的常设领导机构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种是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一种是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只有被推荐,才有机会当选为院士。郑强博士虽然演讲厉害,专业学术水平也很好,但和很多院士来比,可能未必有多少优势,尤其是郑强博士的性格大家都知道,院士评选也是需要拼人脉的。郑强教授是一位科学家和教育家,但符不符合院士的标准,专业的圈子有专业的人去评选。选院士是优中选优,各个环节都想胜出很不容易,没必要对郑强博士要求这么高吧~

最近,郑强博士又成为了理工大的校长,相信他会用他的个人魅力,他的学识建树,他的发声,把太原理工大学建设好、发展好,带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良之才发布

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好处都被郑强占了,舒副校长们怎么活?

二、学术腐败是公开的秘密,院士要有多人联名推荐,郑书记大张旗鼓地调侃同行,谁会推荐他?当年徐匡迪院长就公开表示过,院士的当选是否有腐败他还不敢肯定,您懂的!

三、郑强特行独立,个性张扬。有他在的地方寸草不生,能“活着\"就是奇迹了。您在周边好好找找看,无论是个性官员如湖北的陈行甲、叶青,还是个性学者如饶毅,他们谁能在官场或学术场风生水起?

四、也可能郑强教授在高分子流变领域还真的没达到院士的学术造诣,尽管他近500篇的SCI期刋论文,外加长江学者称号。

总之,郑强是官场和学场的一株奇葩,祝愿他履新太原理工大后再建功勋!

以上内容由考研网友:汨罗江上打鱼人发布

本页标签:

推荐阅读

25考研预估人数
综合05-09 551
b类研究生有用吗
综合05-09 913
ui设计研究生课程
综合05-09 566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