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专业代码:081101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修养,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扎实的基础理论,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广的学科知识面,具备较强的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之下的五个二级学科中最核心和最基础的学科,五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自动化系统与装置、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是控制理论研究、工程技术与工程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科。通过多年的努力,该学科点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成果,目前已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几十项,在国内外权威的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及教科书,获得发明专利若干项。本学科点已与许多国内外著名的研究单位和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已经在国内外控制理论界具有较好的学术影响。
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如下
1.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学习控制理论及其应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及其应用、鲁棒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等。
2.交通系统的建模、仿真与控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控制系统;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车辆控制;磁浮交通控制系统等。
3.智能控制理论与智能工程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神经元网络控制、模糊控制、专家系统、多智能体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信息融合、协调控制等,以及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等。
4.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建模、仿真和控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各种复杂大系统的信息处理、挖掘、建模、仿真和控制;
5.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方向。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入学之后的第一学期,研究生导师在与研究生本人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文献检索、科学研究、学位论文撰写、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及实践等环节的要求和进度做出安排。导师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研究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对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讨论加以解决。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为主,将理论学习、科研工作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2.5年,在此基础上实行2年至3年的弹性学习年限。非全日制的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4年。课程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年,剩下的时间主要进行学位论文的调研、选题、论文研究、论文撰写、工程实践和论文答辩等工作。硕士生一般要用1年以上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论文答辩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硕士研究生第二学期根据硕博连读的条件可以提出硕博连读的申请。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4至6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实现学分制,应修最低学分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11学分。学位课中公共课5分,基础课4学分,专业基础课4学分,专业课4分;非学位课中必修环节3分,任选课8学分。任选课中专业选修不少于4分。课程学习一般应在0.75学年时间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对于非本专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要补学导师指定的本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阶段的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等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阶段所需时间一般是读研期间的一半时间以上。论文内容应充分体现硕士研究生的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题要尽可能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也可根据本人的研究兴趣或所从事工作需要的基础上进行选题,但选题必须经过导师同意。论文选题不仅要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要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选题的开题报告应包括三大部分。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其二,前人已做的工作、自己准备开展的工作和预期的研究成果综述;其三,研究进度安排。考核小组应对学生的开题报告的科学性、可行性给出评价。并应指出其中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帮助学生合理优化论文内容及重点。
3.论文答辩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是否被授予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硕士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理论上、手段上或方法上要有创新点,应能表明作者已经掌握了本学科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论文答辩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末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主要是审核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理论、方法和技术上的正确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只有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完成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环节工作且成绩合格的学生,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另外,研究生在读期间,鼓励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参见学院研究生管理文件。
学位论文应由2位(及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进行评阅。论文答辩委员会由至少3位(及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应对研究生的论文和论文答辩水平给出评价,做出通过或不通过论文答辩的决定,并做出建议授予或不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六、其它
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各种科研实践活动,使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各项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鼓励研究生参加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和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研究活动,对在国家各种大赛中获奖、或在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硕士研究生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积极推荐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