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考研时讯 > 正文

【身边好故事】逐梦·筑梦——记厦门大学甘肃百合支教队

  古浪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属甘肃省4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8个干旱县之一,在这里坐落着一所名为关爷庙完全小学的学校。而从2010年起的每一个夏天,在那里都会多出一群人的美丽身
  古浪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属甘肃省4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8个干旱县之一,在这里坐落着一所名为“关爷庙完全小学”的学校。而从2010年起的每一个夏天,在那里都会多出一群人的美丽身影,他们来自厦大,他们名叫“百合”。

  祖国东南角的厦门距西北端的甘肃有多远?普快的列车需要整整47个小时,这是每次坐火车回家的时长告诉我的,最直观的数据。

  不去感慨时间之久,也不去感慨距离之长,因为车窗外的美景会让你有那么几个觉得世界停滞或是灵魂置之肉体之外的瞬间。从东南角一路北上,水渐少,树渐稀,跨长江越黄河,干燥的空气令你的鼻腔开始刺痛,是时候开始欣赏戈壁荒山中那仅立的绿柳白杨了。

  除了窗外这番景致的变迁,从2010年的那个夏天开始,每年北上的K244列车上都会出现一群追逐着“百合梦”的厦大人。如果说窗外的那些美景不足以让一个人支撑着,坐47小时的硬座,那么请你相信,有一群人绝对可以,尤其是那一群半年来一直憧憬着那个叫做关爷庙的美丽小村的百合人。

  2014年暑假,百合花开五载,承载着同样梦想的厦大人已经五次踏上了这样的“旅途”。从那年起,他们叫自己为“百合人”;从那年起,他们叫自己的队伍为“百合小家”。

  严格意义上,这或许不算是一个我身边的好故事,因为我身处其中。但也正是因为我身处其中两年,我才有把握说这是一个好故事,只因为其中的一代代百合人——无论是百合行动的前辈们,还是和我一同走过的伙伴们,亦或是从我手中接过接力棒将百合行动延续下去的学弟学妹们,因为他们的梦想,因为他们的担当,因为他们的付出。

  本来我试图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写这群人的故事,但是发现我似乎已经无法从这群人中剥离,这就是我们的故事,而我更庆幸的是,故事里有我们。

  缘起2013年厦大西梦分队大会。那一晚,一张纸的报名表,注定从此时起大学生活再也离不开了“百合”这两个温暖而又沉重的字。温暖源于如家,沉重源于支教。和每一支支教队一样,它对于初入队者来说都是一个矛盾综合体——看着前辈们彼此不同于其他学生组织的家人般关系,不禁心生羡慕和向往;开例会谈到策划谈到活动队长的严肃与苛责却足以使人落泪。当时完全不能适应这样的甘肃队,因为完全踩不到点,不知道到底要怎样去做一名合格的队员,合上这条延续了多年的“轨”。但正如其他事一样,做着做着就知道了。熟悉着小伙伴,一起讨论实地策划,一遍遍修改着教案,被刁难地试讲着,也装傻充愣的刁难着别人。就这样一点点走过,三个月后很荣幸的成为了可以去实地的实地队员。再后来,我变成了2014届甘肃队的队长,成为了一年前分队大会时站在台上被我崇拜着的那个人,介绍着我们的百合小家,告诉台下的选择者这一年我心中承载的美好,然后带着一群百合人走过几月时光,去实地,去做一个讲得了课煮得了饭的百合人。

  因为是回顾,所以似乎变得轻描淡写,似乎我简简单单顺风顺水的就走过了两年在甘肃队的时光。但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并非如此简单,这也是为什么“队伍”或是“百合”在每个百合人心中都有或轻或重的分量。

  厦门大学甘肃百合支教队正式成立于2010年3月,之所以取“百合”之名,一是沿用“百合行动”之名,二是因为兰州百合是甘肃省的名优特产,有“兰州百合甲天下”的美誉。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甘肃百合人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追求卓越,尽己所能,为当地孩子带去所能带去的一切。队伍以老队员自创的《光芒》为队歌,不仅鼓舞着一代代百合人努力向上、散发光芒,也为当地孩子带去了挑战自我、自我的信念。

  我们的支教地点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直滩乡关爷庙完全小学,位于古浪县东端,南部为昌岭山浅山丘陵地带,北部为腾格里沙漠南缘沙化区,气候较为干燥,降水少,地下水濒临枯竭,用水相对困难,生活用水是用水车定期拉水储藏到水窖中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且贫富差距较大,传统思想保留较多,但对教育比较重视。

  队长与副队长由两名前一年前往实地的老队员担任,他们将带领新一届队伍准备教案、开展试讲以及队伍活动,直至选拔出新一届实地队员并前往实地支教。新队员是每年的新鲜血液,他们是百合的继承者,是百合发展完善的希望,百合一届届的辉煌由他们在老队员的指引下书写创造。

  渐渐地,这支支教队已经不是它最初留在我心中的模样,一点一滴的发现和经历让我对这群人的故事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支与社会中不断引发争议的短期支教队不同的队伍,“准备比需要更多的东西”、“用能做到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是我们耳边最常听到的话语。它不再是“温暖而沉重”,我更愿意用“严谨与活力并存”来形容它;它不再是一支普遍意义上的“支教队”,而我更愿意把它当做承载百合人梦想的“摆渡船”;它所做的不是像它名称所述的“支教”,更像是新形势下的“乡村夏令营”;我们持有的态度不是“帮助与扶持”,而更多地是“快乐学生、成长自我”;我们去“逐梦”,我们更是去“筑梦”!

  做实地活动策划,新队员没有经验,无法为想象中的那所学校的孩子们准备活动,没有关系,老队员在实地的时候会拍各种学校的照片来让新队员能为他们脑海中的活动安排一个合适的场地;写教案、试讲没有经验,没有关系,老队员会用切身的体会告诉新队员怎样让所设计的课程更为合理适宜,在一次一次的试讲点评中让新队员在讲台上逐步从初始时的“真空状态”走出,表现自如。活动创意一次次的斟酌,策划一遍遍的改,预算一遍遍的缩减,教案一遍遍的充实完善,试讲一轮又一轮。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百合行动已经走过五年时光,新队员,实地队员,老队员,老老队员,身份不断地变化着,随之大学生活也就接近了尾声。在这里,这群人学会的最重要的不是写策划的能力,也不是去讲课的能力,更不是坐近50小时硬座的能力,而是学会了负责,学会了担当——或许去过实地之后不会再有机会去第二次,但是作为老队员,带领和陪伴新队员为下一年的实地活动做准备是从入队开始就烙印在我们心中责无旁贷的责任。支教不是一个人的马拉松,而是一群人的接力赛。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坚持下来了,毕竟支教是一件需要恒心的事情,热情带给一个人的动力是较为短时的,感谢前辈们的的责任和担当。

  从一个被老队员带着走的新队员到和新队员一同成长进步的队长,一直都坚持一句自己改编的话:既为之,则优之。支教有它严肃的那一面,它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它更应该是一次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的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来说是宏观的,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这样,尽我们所能,做我们能做,用小力来助力一点一滴,在实践中成长进步。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当百度支教地名称时,百度的搜索结果中显示近年来有厦门大学学生在暑假前来支教的时候,你会明白,我们所做的短期支教其实也在一点一滴地产生着影响,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不奢望一次次的支教能改变那边的孩子,其实也无需改变,因为他们的笑容如那里的向日葵一样灿烂美丽,他们的目光永远是那样清亮明澈,他们爱学习,他们成熟懂事,在我们眼中,有时候我们才是需要学习的人,我们所收获的远比我们的付出多得多,我们能做的只是带给他们一些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和活动,陪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不一样的暑假,仅此而已。

  记得暑假支教家访的时候家长跟我们说,每年快到暑假的时候家长们就会在聊天的时候说到我们开始问我们什么时候来;记得临走前我对自己说我是队长我不能哭最后还是因为奶奶硬塞在手里的一袋小面包忍不住落泪;记得孩子们写给我们的小纸条、在黑板上画的画;记得在返程的大巴上打开的家长写给我们的信。

  关爷庙带给我们的记忆是那样美好,这些都属于所有百合人,属于关爷庙的孩子们。百合人终会有自己的事业,但我们关于大学,关于厦大的记忆不会少了我们的百合小家,不会少了一起吃土豆包菜的日子,不会少了我们曾经一同逐梦,并在美丽的关爷庙筑梦的故事。

本页标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