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考研时讯 > 正文

中南大学后勤人事改革:开启无固定期限用工试点工作

  近年来,后勤部门呈现事业编制员工年龄结构老化、管理和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现状。管理者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在现有编制局限下,吸引、培养和稳定一批青年人才。施树英就是2003年后勤招聘的80

  近年来,后勤部门呈现事业编制员工年龄结构老化、管理和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现状。管理者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在现有编制局限下,吸引、培养和稳定一批青年人才。施树英就是2003年后勤招聘的80名人事代理制员工之一,当时她正好硕士毕业。

  为了用好人,后勤部门还经过大量的调研考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人事代理制员工考核管理办法》,采取优胜劣汰原则,实行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方式,经过严格的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以及合同期满考核,淘汰了一批不合格的人事代理制员工,为后勤各单位的核心和关键岗位留下50名优秀骨干,作为后勤发展的人才储备。现在已是后勤保障部物业管理中心副主任的施树英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但是,身份问题始终是施树英们心里的一个“结”,也是后勤负责人们心里的一个“结”——前者盼望能在中南“落地扎根”,后者则忧心多年辛苦培养起来的骨干们“远走高飞”。

  2012年,学校启动与人事制度改革为首的校内综合改革,非事业编制的人事改革也提上日程。对于优秀的非事业编制员工,学校尝试在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签署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用工关系。从而,打开用人“心结”,建立一种良性合理的非事业编制员工进入机制。这种新型人事关系的启用,对于施树英们来说,则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2014年12月,张尧学校长到后勤调研时明确要求:“通过这次无固定期限用工的试行,树立标杆,不只注重学历和年限,要把真正为学校着想、为后勤着想、干得好的人留下来。”“以此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2014年底,学校在后勤、附属中小学正式启动非事业编制人员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随即,后勤保障部制定实施细则,经过资格审查、个人申报、后勤保障部复核、公示、征求意见等程序,最终确定与33名合同到期、考核合格的非事业编制员工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合同签订后,施树英长吁了一口气:“虽然还是编制外人员,但多年的坚持和努力在身份上得到了认可。改革,使我们的幸福指数大大上升了!”

本页标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