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考研时讯 > 正文

李亚林教授在《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重要论文

  近日,我校李亚林教授在《Earth-Science Reviews》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了题为Propag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and growth of the Tibetan-Himalayan orogen: A review的科技论文,在探
  近日,我校李亚林教授在《Earth-Science Reviews》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了题为“Propag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and growth of the Tibetan-Himalayan orogen: A review”的科技论文,在探索喜马拉雅-西藏造山带地壳变形与隆升过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喜马拉雅-西藏造山带复杂的造山过程不仅是认识全球构造、探索大陆动力学理论的天然实验室,更重要的是其巨大的地表隆升过程成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诸多重大事件的诱发因素,因此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

  李亚林教授所在科研团队通过对喜马拉雅-西藏造山带中生代晚期以来地壳变形和隆升作用时空关系研究,提出自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以来(~55 Ma),在喜马拉雅-西藏造山带发生~1630 km的地壳缩短,其中>1400 km的缩短量由大型逆冲构造带引起,这些大型逆冲构造带表现出由高原内部向外扩展的特点,并导致地表隆升;高原地貌形成经历了初始高原 (~90–55 Ma)、原型高原 (~55–40 Ma)和近代高原 (~40–0 Ma)三个演化阶段。其中~40 Ma以来,受印度-欧亚持续汇聚、地貌梯度和下地壳流动等动力学机制制约,原型高原经历了三个快速生长阶段 (~40–23 Ma, ~23–10 Ma, ~10–0 Ma),现今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仍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未来高原规模比现今范围还要广阔。

  该项研究从地壳变形角度深化了对喜马拉雅-西藏造山带演化过程的认识,并且对深入了解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和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新闻链接:《Earth-Science Reviews》(ISSN:**********)创刊于1966年,由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出版,主要出版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领域新进展的综合论述、书评以及国际学术动态报道。Thomson Reuters公布的期刊引证报告(2014)显示,该期刊近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8.950。

本页标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