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遣返中国名校女博士后在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小兰从初中起就被一路保送,到北京念上全国最好的学校,又被推荐到美国BF大学,一不小心读成博士后。因不擅与人打交道,多次被美国企业辞退。后被押解遣返回国,在面对边检遣返审查所民警时,小兰称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
高学历群体是近年来一直被关注的热点。前不久,四川大学保卫处招聘要求博士学历就引发了一场网络热议。一系列的高学历者落魄案例,制造了一种“高学历群体无能,只能做清洁工、当保安”的刻板印象,也无形中扩大了“知识无用”论调的市场空间。但是,少数人的落魄不能代表群体无能,更不能代表知识无用。
不错,有些高学历者确实综合能力比较低。这些年来,尽管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很大,培养质量依然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少部分考试能力特别强的“伪精英”被输送入社会。因此,才会有综合素质较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高学历者的落魄案例的频繁出现。小兰的一句“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也才会成一些网友嘲讽的焦点。
另外,中国自古以来有尊重读书人的传统,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国家人才储备匮乏,高学历者基本可以获得与之学历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成绩好,学历高也被认为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取得高收入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硕士毕业、博士毕业刚刚参加工作时,很可能不如同龄人中高中、本科学历的收入高。高学历等于高收入的格局被渐渐打破,在功利的社会风气下,顶着硕士博士头衔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变得不再那么瞩目。
因此,很多人渐渐开始对高学历群体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知识无用”,甚至“书读多了起反作用”的论调在舆论中渐渐抬头。从一些网络讨论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书呆子、没能力、情商低竟然演变成了博士群体的标签。
这个标签决不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反映,恰恰相反,高学历群体中,大部分人有着明确的目标,有着更高的人生追求,他们从小学习刻苦努力,知识丰富,头脑灵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和创造的价值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值。虽然从个体上来看,高学历不再等于高收入,但是整体上,学历和收入之间依然是毫不动摇的正相关关系。
评价那些落魄的高学历者我们不必那么刻薄,对那些在知识的道路上正在奔跑,或者曾经奔跑过的人,我们永远应该鼓励。知识是有用的,是有大用的。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完善,暴发的机会越来越少,创业的门槛也逐渐增高,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作用也必将体现。读书多了不一定大有作为,但不读书肯定难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