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研网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经验谈:从中大到北大,由医学而历史

 案:写这篇文章时,我才二十三岁,那时还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口腔医学生,这些年虽然被无数人说当牙医那么赚钱,去学历史,脑子进水了吧,但我想说的是,自2006年准备考研以来,已过去了六年了,
 

案:写这篇文章时,我才二十三岁,那时还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口腔医学生,这些年虽然被无数人说“当牙医那么赚钱,去学历史,脑子进水了吧”,但我想说的是,自2006年准备考研以来,已过去了六年了,而我在北大历史系也度过了快五年的时光了,北大也好,历史也好,给我的比我曾幻想过的所有美好还要多还要好。每当我看到这篇文笔稚嫩但却真诚的文章,我都能再次感受到那个二十三岁少年体内因梦想而燃烧起来的能量,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最初的梦想。

正文:

信仰——在我过往的23年生命历程中,我从未对这两字产生过有如此刻般的切身体会。究竟什么是信仰?对于信仰,我有自己的定义,那就是对于远在生命的未来遥不可及的美好梦想怀有必将实现的信念。天堂是基督徒的信仰,转世轮回是佛教徒的信仰,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者的信仰。五年前,当我跨入中大的校门时,五年后,去北大读书,便是我的信仰。信仰所具有的神奇力量,让我经历荆棘曲折的道路后,仍能心怀理想的走到今天,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下面的文字,是想记录下过去一年中给我感动的所有人,给我力量的所有细节,为了多年后对这段生命中的珍贵经历还保有鲜活的记忆。 

2002年,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我开始了五年的医学生生活。大一刚开学时,父亲曾问我是否考虑转专业,因为医学是我专业志愿的最后一位,而且他知道医学生的辛苦,但并不喜欢也不了解医学的我当时却怀着强烈的愿望——我要把五年的医学坚持学完,然后再跨专业考去北大!五年之后的今天,我虽不能说我已完全了解当时的决定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但现在我心里却以我是医学生而骄傲和自豪。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仍会选择到中大学医,然后再跨专业考去北大的历史。在最青春宝贵的年华,分别在岭南的羊城和北方的京城生活,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让对个体关怀的医学和对群体关怀的历史都进入到心灵深处,这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最完美理想的生命轨迹。只是,唯一的不同,我想我会将医学学得更好。

初进大学校园,挣脱了老爸的束缚,我也一度的放纵自己,通宵的游戏、睡懒觉旷课、期末考试挂科,这些便是大一的一年中除了人解课外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堕落三步曲。幸而,我们学校是学风极佳的一所高校;幸而,我身边还有阿牛、中中这些勤奋刻苦的好兄弟;幸而,我心中的北大梦还未有丝毫的动摇。所有的这些,让偏离轨迹的生活又渐渐摆回到它应该所在的道路上来。大二伊始,一份做学生市场营销策划的兼职让我在大二的一年中发了一小笔横财,从那时开始,我便可以买任何我想买的书籍,小说、杂文、杂志,当然,更多的是历史书籍。我现有的几百本藏书基本的经济来源都是来自那时,感谢那位曾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的老师。当我复试后在北大旁听某位老师上课时,听到老师说“搞历史研究前最好能先发一笔横财”便不由得会心一笑了。医学的道路是艰苦的,在历史书籍和身边兄弟的陪伴下,病理、药理、外科、内科……,终于都一路挺过来了。2005年的夏天,作为口腔医学生的我们结束了所有临床课程的学习,比临床的同学率先进行了短暂的临床实习,而我被安排到广州周边的一个市的人民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在短暂的三个月的实习时间里,先后历经骨外、普外、心内和消化四个科室,见过太多太多很悲惨的人:骑摩托车摔得头破血流的少年、打架被人砍得遍体鳞伤的青年、癌细胞全身转移已临近死亡而自己却浑然不知的中年人,完全依靠药物度日在医院走向生命终点的老年人……我能做什么?能为他们做什么?尽量耐心细致的换药?还是温言软语的安慰所有的病患,许给他们一个虚无的安康?如此的近距离的感受他人的苦难,每天,每天。我有太多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刻,理想主义者是不能生活在残酷的现实中的,无数的个体的无助让我感到绝望,那不是我未来的路,我知道。

2005年的10月,大四开学了,接下来的一整学年,我们将学习所有的口腔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开始了通往北大的旅程。医学图书馆的历史类书籍有限,于是我便一次次的向珠江边的南校区跑,徜徉在长长的书架前,我不知道自己需要看哪些书,发现了有十几卷的白寿彝先生编的《中国通史》,当时我幼稚的想,看完这十几本近千万字的书也许我就能上北大了吧?

站在起程的路口,眼前一片迷茫,我唯一坚信的是,我一定会走下去的。为了能得到指点,我想了很多办法,托人介绍历史系的师兄,到网上发帖求助。最后我在网上找到了历史系01级某位师兄的手机号,于是兴冲冲的发短信过去,没想到师兄很快就回复了。和师兄见面是在他的硕士学位授予典礼上,阳光灿烂的小礼堂的草坪上,我对师兄说,我是北校区的医学生,我要考历史学的研究生!师兄没有多余的话,他只是告诉我,历史作为爱好和作为学问来研究是截然不同的。他告诉我回去认真读读陈寅恪先生的著作,然后再决定是否还要考历史的研究生。我真的热爱历史吗?我能将历史作为一门学问来潜心研究吗?时间在痛苦的思索中飞逝,2006年的春节,是我最后一次回家。我告诉爸妈我要考北大的历史系,他们在短暂的错愕后便理解并支持了我的决定,一如五年前支持我报中大一样。整个寒假,我都在看与甲午战争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对甲午的兴趣产生于在我无法确知的过往生命的某一刻中,就像要考北大历史系一样,我在朦胧中开始坚定——甲午战争将会是我研究的方向。

2006年的2月,大四的下学期开学了,我们将在这一学期学完所有重要的口腔专业课程,接下来大五整年就是到医院实习了。而我正式的考研之战,也要拉开大幕了!在正式备考之前,我做了一件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根据寒假所读过的关于甲午的文章,经过几天艰难的构思整理,熬过一个通宵之后,终于写成了一篇关于甲午战争的综述性质的文章——《泣血的战舰——甲午战争探思》。这篇文章当然没有任何学术价值,但是它对我宝贵的价值在于它让我知道了自己是有毅力能沉下心来把历史作为学问来研究而不仅仅是兴趣,并且我还想将它作为我尚未入门前的青涩纪念。多年之后我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自己,读读这篇文字,一定能看到那个为了自己的理想一往无前的热血青年。3月12日,我记得很清楚,是个星期天,广州刮着风下着雨,我撑着伞到校外的一家复印店去打印一本网上下载的资料:《中国近代史稿》,从这一天开始,我毅然踏上了我的考研之路,之后便再没有过任何的犹豫和动摇了。从3月到6月,我一边学着《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这几门大部头的专业课,一边上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课,然后在所有的课余空闲时间里,尽最大努力的看历史课本。这个时候,我还不知07年历史将会考研改革,我专心致志的学习中国通史,读翦伯赞先生六十年代出版的还是繁体字的《中国史纲要》、读张帆老师的《中国古代简史》、读张仁忠老师的《中国古代史》、读李侃先生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读王桧林老师的《中国现代史》……读得昏天黑地,读一切自己认为该读的有关中国历史的教材,边读并边做笔记边思考。而且非常幸运的是,我通过网络又认识了06年考上北大历史系近现代的第一名的师兄,师兄热情而慷慨,除了给我一些学习方面的指点外,还将自己考研学习时所做的笔记寄了一份给我。每天除了医学便是历史,就这样,很快到了7月,当我觉得已基本在头脑中构建起有关中国历史的知识框架时,07年历史考研的大纲出来了——全国统考!考查范围是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及其它相关的如史学史、史学理论等历史知识!一份历史基础学试卷,分值为300分,考试时间仍是3个小时!当我看到这些时,感到全身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我渴望挑战,喜欢不一样的经历,这样我便又可以将世界史学一遍!让自己的历史知识更丰富一些!7月,大学阶段的所有医学理论知识学习结束了,没有暑假,我们立刻转入了临床实习的阶段,也就是要到医院象正式医生那样上班,接诊病人,同样,这也是我非常期待和渴望的。7月到10月三个月,在所有周一到周五的白天时间里,我在我们的附属口腔医院分别经历了口腔外科、修复科、内科的强化训练,开始逐渐能单独接诊病人并完成治疗了;而所有的晚上和周末,我在学校的教室里疯狂的读世界史的教材,因为考研大纲刚出的时候,我世界史的知识可以说还一片空白,先是三卷本周一良、吴于廑两位先生编撰的仍是繁体字的《世界通史》。学习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精神,在夏季炎热的广州,一页一页的翻过那些泛黄的书页,一个一个字的写下笔记,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我对繁体字也开始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亲切的感觉。读完老版的经典教材,接下来又到“学而优”买了吴于廑、齐世荣两位先生编的六卷本的《世界史》,再老老实实的从第一本的第一页看到最后一本的最后一页。以上提到的将近20本的教材,都看了至少两遍以上。第一遍,记忆最基本的史实,并做归纳性的笔记,并提出一些问题;第二遍,加深记忆,并努力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

十一国庆之后,第一轮的历史学习基本结束了,而我们在附属口腔医院的强化训练也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开始抽签决定到哪里进行实习,我抽到了佛山市人民医院,又是很幸运,我们寝室一位佛山的同学抽到了我们学校的附属第一医院,于是我们互换,我便如己所愿的留在了广州。附一就在学校旁边,而我还是住自己寝室,晚上还可以去课室看书,真好。但是我马上又要面临另一个选择了,修复、内科、外科,孰先孰后,这是一个问题。各个科室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考研前的三个月在哪个科室实习对考研复习时间的安排是有决定性的影响的。没去之前,我完全不了解,问了不少实习过的师兄师姐,也和同学朋友讨论过,大家莫衷一是,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最后我豁出去了,那就按修复、内科、外科的顺序来吧!到现在,我正在最后一个科室——外科门诊实习,经历过三个科室后,我现在才完全明了,我当初的选择正是最佳的选择!

10月到12月,考前最宝贵的三个月我都是在附一七楼修复科诊室度过的,从寝室到诊室三分钟的路程每天都要走上四遍,早上八点上班,中午休息两个半小时,下午五点半下班,枯燥而规律的生活。那是怎样的一段时光呵,一张张各式各样的嘴巴每天在眼前晃过,一页页的书在眼前翻过,没有时间考虑任何其它的问题,惟有工作和学习。好在修复科的病人不象内科的病人那样多,每天总还能见缝插针的看上两三个小时的书,在诊室里,我能看的只有政治了,因为耳中总会充斥着快机牙钻磨牙“吱吱”的声音,就这样,考前将老任的序列一翻看了两遍。每天晚上,则到新教楼最高的705,之所以选择最顶层,一方面是人少,另一方面则是看书劳累之余,还可到天台仰望黑寂的天空。运气好时,总还能看到繁星点点,无际的星空在那一刻与我是如此的接近,几千年的中外历史的无数片段从头脑中不断的闪过,那一刻我得到了少有的释放——考不上又有什么所谓呢,只有认真努力付出过了。10月底,所有的教材都完成了两轮的学习,接下来,仍是读书,做笔记,将头脑中模糊的地方再次加深印象。诸如古希腊历次改革这样的问题,改革者,改革的措施及其意义,相互间的异同。同时也开始结合各名校历年的考卷,思考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论述题。在修复的时光是充实和快乐,在这里,我很想记下两个值得我记住的患者。一位是位70多岁的姓张的老人家,他来医院的起因是觉得有颗牙齿烂掉后有个锐角老是会挂到舌头,我给他调磨掉那个尖角后又顺便替他检查了下整个口腔的状况,发现他有不少的缺牙和残根,于是便建议他将整个口腔需要修复的牙齿都进行治疗。我给他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了固定桥、RPD和桩冠这三种主要类型的修复体,总的治疗费用要7000多。虽然治疗费用比较高(我也想便宜点,可是价格不是我一个小小实习医生能决定的啊),但老人家还是爽快的答应了。从他的眼中我能明显的看到信任二字,那种被人信任和依靠的感觉,真的很好。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他每周都会来医院一次,我开始一颗颗牙齿给他用心的治疗。慢慢我们越来越熟,看病之余,还会聊些其它的话题。原来他以前是一名军人,我印象中他似乎还参加过金门炮战。两月之后,当我看到由我亲手一步步完成的各种漂亮的假牙出现在他的口中时,真的是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在张大爷陪伴的下,我完成了实习要求的大部分内容,而历史学的学习,也推进到了整理提高的阶段。11月下旬,另一位值得我感谢的患者出现了。一个周五的上午,快下班时来了位年轻漂亮的小姑娘(虽然她实际年龄比我大,可样子实在是太小啦),她两颗中切牙(也就是俗称的门牙)之间有一条缝,她想将那条缝关闭了。这种情况,一般说来有三种治疗方法:正畸、烤瓷贴面和单冠,前两种都不是我目前技术水准可以完成的,而她恰巧选择的是单冠,上午时间不够了,我便约她下午来。不凑巧的是,下午我的带教老师要去开家长会,怎么办呢,还给不给她看。我暗自思量了下,对自己独立完成还是有信心的,打电话请示过老师后,他也同意了,不过叫我有问题的话还是再找其老师来看看。下午两点半,她准时来了。开始之前,她问我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我跟她说大概要三个小时,下班前应该能做完的。开始了,取模、备牙,一步步的进展得很顺利,快到下班时间时,主要工作都完成了,只剩下戴临时冠了。可能是因为周末的原因,这时诊室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于是只好自己调材料,做临时冠。谁知道这时问题却来了,临时冠怎么都戴不稳!虽然这不影响她之后的假牙,但临时冠的作用就是起到保护基牙和美观的作用,今天不做好是没办法让她走出这个诊室门的。没事,我安慰自己,于是再重新取牙,再做。时间慢慢流逝,七点半了,天已经黑完了,整个诊室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我已重新做了三次了,还是不行。而她也张嘴近五个小时了,远远超出了我之前承诺的时间。这时心理又是内疚又是惭愧,害怕她随时都有可能发飙,感到自己此刻是非常的无助,随着一次次的失败心快要陷入绝望了。这可怎么办呢?算了,还是和她说清楚吧,于是我便跟她坦白我是一名实习生,我们现在的治疗遇到了一些问题,我非常抱歉。本来已经准备好被她骂了,谁曾想她却反过来安慰我,告诉我没事的,慢慢来,晚一点也不打紧。她这么一说,我焦躁的心情顿时的放松下来,再重新审视每一个环节,再重头来过,这一次,临时冠终于粘好了。最后她的两个单冠也做得很成功,缝隙关闭后一下漂亮了好多。Jun,那个孤独无助的夜晚,谢谢你给了我安慰和鼓励,让我的心感到温暖。谢谢我考研路上所遇到的这些可爱的,留给我宝贵回忆的人们!

12月18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从这天开始我便不用再到医院上班,到07年1月20日,整一个月,我都可以全心全意的看我的历史,准备考研了,这正是我梦寐以求好久的幸福生活!得来这种生活的代价则是破釜沉舟——学校规定考研前可以申请借假一月,但是若未考上,那么所借的假期需在毕业后到医院补回才能领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这是一个不小的风险,但我此刻早已没了退路,管他那么多,先借了再说!

“还剩最后一个月了,我要全力以赴,将自己逼入绝境,以不负所有关爱我的人的支持,以不负过往九个月的时光。”——2006年12月20日日记。 

从遥遥无期到近在眼前,莫明的心理变化总是难以掌控的。因此在备考期间每晚临睡前写上一段日记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心理安抚,自我的鼓励、宣泄、彷徨、激动、战栗……各种心情都从笔尖淌出,永远的浸入白色的纸张,再次睁眼时又是崭新的一天。针对自己平日里散漫的性格,我采取了一种近乎机械的方法来监督自己。每天坐到课室里翻开书本准备学习时就按动电子表的秒表,中途休息或是上洗手间则将秒表暂停,严格计算自己一天的学习时间。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合理的分配每科的学习时间,二是每晚临睡前总结自己当天学习时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我为自己设计的颇为完美的学习计划是这样的:早上学习政治3小时,下午学习英语4小时,晚上学习历史6小时,这样每天共学习13小时。但当我开始严格计算自己每天两眼盯着课本脑袋里只有学习的日子后,心里慢慢陷入绝望,每天看似充裕的24小时经过我精确的记录后,分割到全身心学习的这一块便只剩下了6到10个小时。由于每天状态不同,学习时间的长短也不一。但直到考研初试结束,我始终未能突破11个小时的极限,唉,天知道我小宇宙到底爆发没有。 

每天的基本作息时间是这样的:早上九点左右起床到课室,中午就在课室趴着休息一会儿,晚上看到十二点左右回寝室,洗漱完毕后上床在背背单词,看看政治,一般到凌晨三点多关灯睡觉。自己也曾想早睡早起,无奈每晚夜深人静时总是精神抖擞。由于对自己颇为高估,所以没有报任何的考研辅导班。政治开始背一些上过辅导班的同学发的资料,英语仍然是背单词做真题。而历史,在看熟几个版本的教材后开始做最后的总结提高工作了。这段时间我主要用的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的辅导书,这本书有120多万字,虽然有错漏较多,选择题比较无聊,论述题答案较略等缺陷,但是它对我的帮助仍是巨大。首先是翔实而精简的内容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为我节省了大量时间,当然,对于它论述过略的问题还是需要查书补充的;其次是它每章后面提供的论述题目,让我可以再从多角度重新审视该章节的学习。在考试之前这本书我也细细看过两遍,做完了上面所有我认为有聊以及无聊的练习题,并结合该书再重新整理了一遍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的知识点。做完这些打牢基础的工作后,我开始做手头上搜集的主要高校历年的考研真题,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每当自己身心疲惫的时候,我只要将北大历史系寄来的准考证拿出来看看,看看信封上北大的校徽,看看准考证上的那几项报考内容: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近代方向,便会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再次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每天晚上看完书回到寝室后,总会觉得满脸油腻,全身骨架紧绷.于是脱光衣服,打开电视,在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声中在寝室中间的空地上拉开架势,踢腿打拳,再做上几十个俯卧撑,直到全身大汗之后便坐下来休息.再看完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汗也留得差不多了,于是乎再冲个冷水澡,冲掉一天的疲惫,那叫一个爽啊!

不知是哪位高人说过——孤独的人是最有力量的。我不知自己是否有力量,但我却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孤独,其它的同学都分配到外地实习了,就剩下我一人,为了不干扰学习,每天去课室都不带手机。在医院实习时还能经常和病人说说话,而现在,却只能自己和自己说话了。不过每晚回了寝室倒是不会寂寞,三更半夜时总会有老鼠造访,在其余七张空床上吱吱叽叽。因为自己属鼠,对老鼠没有特别的反感,上生理实验时还觉得小白鼠很是可爱,于是大家便相安无事,共创和谐寝室。在孤独的包围中,我每天最渴望的便是见见活人,接触下人类特有的体温。老天对我真的甚好,在这最艰难的时刻,在我最孤独的时候,还给我留下了一个人——金龙。金龙是我同班不同寝的好友。大连人,人如其名,是条184的大汉,然性格却是温文儒雅。此人甚猛,考过了雅思托福GRE等这几项出国的主要项目,他除了给我提供人类特有的体温外,还对我这个只会做阅读的家伙进行了专门的作文训练。考前四周,每周我都写两篇作文,然后他给我批改,修正,我再写,他再改。没有他,我想自己也许就在考前随便背两篇范文应付了事了吧。大龙现在也收到了offer,且是全额奖学金,从心底为他高兴,最后的大学岁月能有这样一位陪伴自己一起奋斗的朋友,无憾矣。 

全天候的苛刻记时就像悬于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我每天都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这种紧张在开始的20天时间里让我过得很是充实,但是紧绷的弦终于在考前的一周断了。诱因很简单,是我晚上课室看完书后把新买的为做阅读而准备的电子词典给给拉下了,结果第二天便不见了。心里那个郁闷啊,“天将降大任”之类的话也安慰不了自己。心情开始莫名的烦躁,怎么也看不进书了。怎么办?怎么办?还有一周就要考试了啊!是干脆放松一下还是继续强逼自己?这是一个问题。既然学习历史,那么当然就知道去历史中找答案了。于是我想起了五年前,高考前夕,呼呼的风扇,炎热的夏天,压抑的教室,一个月黑无风之夜,我拉着同桌爬墙而出到校外的游戏厅玩PS的经历。于是索性干脆不看了,《prisonbreak》,《Heroes》,这两部剧集伴我度过了酣畅淋漓的三个夜晚。那两天总是幻想着拥有像皮特般学习别人强项的超能力,然后像斯科菲尔德般越出世俗的桎梏,在自己所钟爱的领域里恣意驰骋。但意淫对现实并无帮助,经过几天堕落生活,在考前三天我终于再收拾好心情,做最后的准备了。最后三天没有再严格的计算学习时间,只是心平气和的翻翻之前做的笔记,再就是做了05年和06年的真题,这两篇我一直留着没做,等到考前来练笔。

2007年1月19日,我在日记中写到:“奋斗了10个月,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不知,我将在明晚的日记里写下什么?”

令我没想到的是,20日的凌晨,我居然失眠了。晚上本来特地早睡的,凌晨一点多便熄灯就寝了,可是在床上躺了一个多钟,头脑依然清醒无比,听觉还特别敏锐,窗外风划过树叶的哗啦声,向工地上运送建筑材料的大卡车的轰隆声,都一个劲的钻进耳朵里,让我毫无困顿之意。两点半时,我终于忍不住爬了起来,睡不着就索性不睡了,再接着翻看政治强化班的资料,这样折腾到四点多,终于有点困了,睡到六点多,又醒了,而且颇觉精神,于是便正式起床了。

考研前的第一夜,我只睡了两个钟。从未畏惧过任何考试的我,为何会失眠呢?我想是太过于兴奋的缘故吧,过往十个月的努力,过往数年的梦想,不就等待着这天的来临吗?

去考场的路上,还是担心睡眠太少会影响考试的,很怕考试时头脑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幸运的是,一大早广州就开始下雨了,七点五十左右到达考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警戒线外已挤满了人。闭目养神者有之,随意闲聊者有之,狂背资料者有之,我迎风而立,夹杂着细雨的冷风拂面而过,让我倍感清爽。待到进入考场找到桌位之后,我却发现自己的桌子不平,报告监考老师,男老师立即帮我换过一张,依然不平,原来却是地面不平所致,女老师则拿来几张草稿纸帮我塞在桌脚之下,桌子遂而平稳。对监考老师来说可能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对即将开考的我来说桌子不平却是件大事,在此谢谢两位老师,记之。试卷是装在厚实的牛皮纸信封里的,我首先在封面上报考单位一栏一笔一画小心翼翼的写下“北京大学”四个字,写完后又看了几眼,心中很是欢喜。开考铃声响过之后,便拆开试卷答题了。政治前面的客观题做起来没有想象中的得心应手,特别是多选题,很多题的拿不准,到主观题部分,才开始渐入佳境,特别到最后一道选择题,我答得甚爽。当时是毫不迟疑的选择了中东形势的问题——学世界近现代史时不是学得很清楚嘛,洋洋洒洒答了好几百字,考完政治后感觉还行,中午回寝室小憩一阵,下午的英语非我强项,本想中午最好能睡着一会儿,以补昨晚睡眠之不足,可是仍未如愿。

英语的完型做得毫无感觉,阅读因是强项,所以特别仔细,有一段讲小布什政策的,更是反复读了三遍才做出选择。由于阅读费时太多,翻译10分我本打算直接放弃的,可是当我看到翻译题时却傻眼了——这不是我前两天才做过的05年的真题么?!当时的感觉,真是难以名状。冷静分析了两秒,我想首先应该排除我试卷印刷错误的可能,于是举手报考监考老师,请她帮我看看别人翻译这题是否和我一样。老师甚好,也不问我为何有此奇怪之要求,便帮我核对了,结果是一样的,那我也就不多想了,便直接开译。虽然翻译节省了不少时间,可是到写作文时也只省下不到20分钟了。按照平时经常训练的模版,狂写狂写,终于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之前完成了。

出得考场来,我心情激动得问与我同行的同学是否发觉英语考试有何奇怪之处,因为我想参加考研的人真题总该是做过的,她的回答却是没有。于是我告诉她今年的翻译就是05年的原题,她却是矢口否认,并拿出她买的真题出来与我对质,果然不是,我当下就奇怪了,难道是我记错了,回到寝室翻看自己买的真题,却又是了,虽甚是不解,但第二天300分的专业考试在即,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20日晚上的日记写得颇为激动,感觉今天考试的经历很是神奇,整个考试的过程中也思维清晰,没有任何睡眠不足的感觉。但晚上却觉得全身骨架酸软,为了第二天专业考试能发挥较好,八点多便洗漱休息了。本打算睡到12点再起床看书,谁曾想等我做完一个潮湿而冗长的梦醒来之后,发现时间才九点半,才睡一个半钟而已。下床洗了把冷水脸,开始拿着复习资料在寝室来回的踱着方步,边诵边记。走累了便坐下来看,坐腻了又起身走,如此反复,又一直折腾到凌晨四点多才上床入睡,睡了两个多钟。

历史试卷袋拿在手里时感觉沉甸甸的。我知道,我的未来就装在里面。爸妈虽然理解和支持我考研的决定,但我也得为他们为自己负责,若是这次考不上的话我也只能先工作了,而我的工作与文史毫无关联,且压力巨大,要想工作后再考一次,无疑是痴人说梦。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轨迹就要由接下来这三个小时来书写,念及此处,心里更是激动凛然,右手握紧钢笔,全神贯注,严阵以待。

取出试卷后我先通篇浏览了一遍,所有题目在复习时至少都有见过,稍感生疏只有名词解释的“阇提”,不过印象中也记得是与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关,这样心情便放松了许多。接下来就是抓紧时间答题了,我考前做过大概计划,20道选择计划20分钟完成,8道名解则用40分钟,而后面6道大题则用120分钟。也许是由于平时看书比较仔细的缘故,整个答题的过程都很爽,每道大题用半分钟整理思路后便可以动笔书写了,特别是最后一道大题关于论述美国20世纪初美国历届政府的经济政策(大意),很凑巧的是我考研前我天天中午吃盒饭的时候都在看《大国崛起》,看完《大国崛起》后又看了凤凰大视野的《百年经济风云录》,所以这道题目正中下怀,除了答满了它本来的地盘,还侵略了“亚历山大东侵”的部分地盘,呵呵。

当最终将试卷封回信封并贴好密封签时,一种安稳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安稳并不是觉得自己必能考上北大无疑,而是觉得在这场决定命运的考试中,从准备到应考,我已尽到了自己的全力,我问心无愧,已无憾矣!

生命中大多数人,来来去去。而有些人,不管你知不知道,却是一直在那里。考研前心情烦躁时总是会想到找北大的那位师兄聊天,也不一定都聊历史,聊聊心情,或是聊聊电影。而就在考试的大概几周前,我突然收到一封邮件,是05年底有过一面之缘的中大的师兄发来的,他问我是否有坚持复习,有没有报名考试。一年多了,时间就这样于无知觉间流逝,而我,也就这样一路走过来了。看着师兄的邮件,我心里很是感慨,一年前的那个场景还历历在目,在南校区小钟楼前的那个草坪上,他正在接受学士学位的授予仪式,而现在,终于轮到我上场了。就这样,中大的师兄又在我生命中出现了。

考试结束的那个晚上,我激动地与两位师兄都打了电话,从中大,到北大。与他们详述了每一道历史考题以及我是如何作答的,我激情四射,不停的说着话,谈考试,谈理想,那一夜,我终于彻底的释放了,晚上睡得很香,从12点睡到了第二天7点。星期一便又接着到医院报导了,接下来是口腔内科实习,简单通俗来讲就是——补牙。那天中午才开始觉得咽喉有很不适的感觉,且口腔里有异味,后来呕出来一团脓栓——原来是扁桃体发炎了。那拼死拼活的两日就这样过去了,当时自己并未觉得有多辛苦,始终处于一种异常的兴奋中,到现在,身体终还是留下了印记。

就这样,过去了,生命中不多的,可以决定命运的时刻。

过了几天网上陆续有政治和英语的答案出来,刚开始是不想对答案的,心想考完就算了,何必再折磨自己。可是终究还是没有忍住,结果对完之后心情大坏。英语还好,阅读好象错了不到5个,而平时我很有自信的政治却是错得惨不忍睹,光是选择题就错了20分左右。可是无论怎样,在最后成绩出来之前还是得尽力准备复试啊,所以还是不要对答案的好,对了只会庸人自扰。考前我就想由于今年考研改革,初试是全国统一命题,那么各高校则会加大复试的力度。后来果不其然,北大历史系的网站上通知今年的复试的笔试科目有两门,我报考的中国近现代史与去年相比要多考一门中国近现代史。我知道这条艰辛的考研之路并未走完,接下来还有更严格的复试在等着我们。虽然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通过初试,但在初试结果之前好好准备复试则是必然的,不然的话等初试结果出来之后便来不及了。我请两位师兄分别给我开了两份准备复试的书单,到图书馆借好书后就安心等初试成绩了。

我们春节由于要在医院实习,便只放了一周的假。假期过后,转眼间便到了3月。这段时间里自己看书并不多,越到后来等待成绩的心情越是焦急,天天上北大历史系主页,也天天在考研论坛里逛。3月7日,下午七点多,我像往常一样先上了北大历史系网页,仍是没有消息,再随意的点开了考研论坛,蓦然间看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帖子——《北大出成绩了……》,点开来看,果然是了,考生编号,各科成绩。排名等内容一应俱全,虽然到此时正式成绩还没出来,但面对如此翔实的一份资料,我想应是真的了。我将所有成绩复制到计算机里,并未急于查看自己的成绩,而是将计算机关闭,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是的,在即将揭开下一站命运大幕之前,我需要想清楚,无论何去何从,我都要想清楚。两种的结果,我都需要充分的准备。接下来,我开始打扫自考研以来久未整理的寝室,清扫垃圾,将书桌床铺收拾整齐,将泡在桶里的裤袜洗尽,将应还的书籍拿去图书馆,满头大汗之后,再好好的洗了一个澡……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为何各种宗教的信徒在参拜自己的偶像前总要沐浴更衣。他们除了要向心中的信仰表示崇敬之外,更需要的是,要在直面自己的信仰之前,内心宁静。

是的,我也是,我希望自己可以好好的面对,这生命中少有的时刻,这决定命运的时刻。

再次打开电脑,将那份成绩列表打开,找到自己的考号,一项项的对过去。首先印入眼帘的政治就是重重一击,未上60;接下来一直让我担心的英语尚好,有60多,在我所报的方向也不算低了;而最为重要的专业课尚在我意料之中,有220多,总分340多,排名虽进了前10,但也属靠后。看完成绩,我有一种死得很冤的感觉。自己辛辛苦苦这么久,英语和专业课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成绩,而最后居然死在政治上,真是心有不甘啊!

接下来数日我都心情沉重,自认政治成绩很难过单科的最低分数线,复试基本无望了。其实我从一开始就未奢望能一考即中,但事到临头,仍是希望自己起码有机会堂堂正正的去北大走一遭!让北大历史系的老师知道,在南方的广州,曾经有这样一位医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过!让他们知道,现世真心热爱历史的年轻人,还是有的!

知道了自己成绩而还不知道分数线的日子是极其难熬的,虽然理智上我知道应该从现在更该加抓紧时间准备复试,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但政治的失利让我痛心疾首,万难静下心来看书。就这样捱着,那几天反而是在医院上班时感觉好些,全神贯注的看着一个个患者的口腔,聚精会神的操作治疗,那种惜败的感觉才会暂时远离。

3月12日,这天注定了将在我记忆里刻下永久的痕迹。上午正常而平淡,先接诊了几个病人都很简单,快到中午下班时间时,来了个17岁的小姑娘,是外伤导致中切牙切端1/3折断,拍片检查后没有根折,于是给她做了一次性的根备根充。做完后根充后拍片检查,带教老师说效果很好,在这样的时刻,郁闷的心情才会难得的感到一丝轻松和欣慰。下午北大就正式公布成绩和分数线了,我专门请了半天假在寝室等待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上午太累了,一觉睡到四点多才起床,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开始登陆北大主页查成绩了。成绩刚开始没查到,倒是一眼看到了历史的分数线:政治50、英语50、历史学基础180、总分320。过了!让我最担心的政治过线了!!!那一刻,压抑了5天的我终于彻底的释放了,虽然没有热泪盈眶,但心中的郁闷之气一扫而尽。我突然意识到,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北京,到北大,去那个让我梦魂萦绕许多年的心中圣地,去见那些仰慕已久但只在书本上见过他们名字的老师们!

第二天上午还在上班时便接到了北大历史系老师打来的电话,通知我24和25号两天到北大参加复试,并且要求我要将所有的复试资料在19号之前寄到!北大的作风果然是雷厉风行,到此刻,我真的已不在乎自己最终是否能被录取,我所希望的是去到北大时,将一个最好的自己展现在老师的面前。事不迟疑,中午便到教学科办好了请假的手续,下午正好中大的师兄有空过来看我,并带给我一本他从北京买回来我想要已久并在之后复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书——由陈寅恪先生指导的石泉先生所著的硕士论文:《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除此之外,师兄还从方法上指导了我该如何写研究意向书:即要从“选题及其意义”、“先行研究状况”、“历史材料”、“学习和研究计划”等几方面加以阐述。还有六天时间给我准备资料,现在万事具备,只欠我的行动了!

在考研复习期间,我不止一次想象过等到初试之后当我全身心准备复试时会是多么的幸福。而这几天准备复试材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确是让我印象深刻。那几天计算机基本上是全天开机,计算机旁边的空床上摆满了我买的借的各种书籍资料,我要写的第一份资料也是最重要的一份资料便是《研究意向书》,由于是跨专业考研,我并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历史方面的论文,因此我想一定要将《研究意向书》写好,因为它不仅体现了我的学习潜力,而且将向老师们展现我学习历史的热情和态度。之前想得倒是容易,但等开始之后我才逐步体会到艰难,单是“先行研究状况”一项就需要我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弄清楚围绕“甲午战争”这一选题之前的学术史上所做出的相关研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再加以整理阐述。以我历史的学力之浅,准备的时间之仓促,写出来的研究意向书与自己所期望达到的水平实在是相距甚远!怎么办?再读书!再写!再改!——改完之后自己再反省,再读书,再修改……整整六天,我基本足不出户,每天都沉浸在历史的世界里,饿了就把自己买来的米、腊肠、面包用电饭锅乱七八糟煮一锅,也不管什么味道,只要是热气腾腾装满肚子就行;累了就怕上床睡一觉,睡醒了再接着写。那是与世隔绝的几天,偶尔有人来窜窜门,也没办法解释什么,因为头脑里装的都是历史的东西,实在是没心思聊天。那几日仿佛又找到了初试那两天的感觉,当人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上时,是非常幸福的。18号晚上,在最后的期限里,我终于完成了《研究意向书》、《个人陈述》、《历史学学习经历》……等等复试相关的资料。将这厚厚的一沓我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出来的文字交到快递员手里时,心里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虽然我不知道北大的老师是否会对这些我所准备的资料感到满意。但我清楚的知道,我满意了,我已尽力做到了我所能做到的最好。我已获得自己想要的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不留下任何的遗憾!

3月22日晚上我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飞机升空后我向下回望着灯火辉煌的广州,心想,这必将是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为美妙的一段旅程。

命运一直待我不薄,当我在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上行进时,总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出现不同的人,陪伴我走上一段。而在北京机场出现的,则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君哥,他是一个为数不多的总能理解我的想法的人。2000年7月6日,正是他与我一起,骑着自行车,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跨越了150公里的距离,从我们家乡骑到了成都,共同完成了少年时期的一次冒险,而早在数年之前,我便与他相约07年在北京相见。时间的车轮轰隆辗过,我们没有迷失自己的道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再次重逢,而仍然没有改变的,便是心中的万丈豪情。君哥的住处在上地,坐公交车到北大不过20分钟,面对命运如此的优待,我除了全力向前还能怎样呢。

2007年3月23日,习惯睡懒觉的我在六点就醒了,早上八点,我站在了北大东门之外。在北大的门口,我静静的站了几分钟,没有立刻进去,看着牌匾上熟悉而漂亮的那四个毛笔字——北京大学,眺望远处葱郁的树木和错落有致建筑群,脚迟迟迈不开步来。北大,我就这样来了吗?梦想照进现实,就是此刻的感觉吗?无可否认,我有严重的北大情节,而这种情节,却是建立在对我们国家过去百年艰难历程深刻体味的基础上,北大在过去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北大在中华文化上的象征意义,所有的这些,让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也许我走到北大的这条路远没穆斯林到麦加的艰难,但我到达自己心中圣地后所获得的精神满足却同样是无与伦比的。所以,我要静静的站在那里,享受那一刻的幸福时光,再从梦想,走进现实。

周五这一天,我大致将北大的校园逛了一圈,了解了第二天笔试的地点、注意事项,晚上见了一直帮助我的那位北大师兄,和他一同吃饭聊天。到北大的第一天,就这样零碎而充实的度过了。白天走在校园时,可能因为自己背着书包的缘故,几次遇到游人问路,但都只能很抱歉的说自己不知道。那一刻,我才清楚的意识到这个美丽的校园于我是陌生的,能将未来的三年时光融入进来吗,我还是无法确知。

周六一大早便到了北大三教楼下,今天我们将要在里面进行英语听力考试和两门专业笔试。我到达时教学楼还没开放,楼下聚了一大群和我一样准备考试的人,人数众多,表情各异。有恋人相伴的,有父母相陪的,有人表情肃穆的戴着耳机听着英语听力,有人神情轻松的随意闲聊。我静静的站在人群之中,感受着这样一种期待的氛围。忽然想到16年前我小学一年级报导的那一天,那天我也是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一个人站在一群孩子和家长之中,而16年前我此刻身边的人又在哪做着什么呢?而多年之后我又会和这群人中的哪些人相识、相知呢?这种神游般的遐想让我在那一刻心情轻松,还记得在医院实习接诊病人时,我总感觉自己是一位历史学生,跑到医院来卧底,趁机了解医学生的生活以及医院的运做机制。这种生活在别处的感觉,让我时常感受到人世间的轻松和美好。

英语听力全是选择题,不知自己最后对了多少,但当时还是感觉良好的。笔试之前,我很担心会遇到一些很深奥的问题让我根本无法动笔作答,不过拿到试卷后则立刻心情平静胸有成竹了。上午的专业笔试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午是世界近现代史,之前踏实认真的看书还是起到作用了,所有的题目我都能根据自己所学做出我的解答。笔试之后,我信心更足了一些,对于决定最终命运的第二天的面试,也更加期待。

周日的面试是在北大历史系学院教研室里进行的,参加面试的同学一早便按要求都在学院的一个地下室里安静等候,大家根据面试名单依次到办公室进行面试。整个早上我的心情都是激动而紧张的,一想到自己仰慕已久的老师们就在离自己不过几十米远的办公室里坐着,而我即将就要出现在他们面前,与他们进行对话,我就无法平静。地下室比较气闷,我便走到园子里散散步,呼吸下新鲜空气,可能由于紧张的原因,整个早上我都频繁的在卫生间与园子间来回穿梭,而终于在十一点四十,轮到我站到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门外等候了。门内依稀传来一位同学正在面试的声音,我心跳加速,完全不知道一会儿老师们将会问我一些怎样的问题。而此刻,我只能握紧双拳,站得笔直,等待他们的召唤。

终于到我了,我推门而入,先向着里面坐着的老师鞠了一躬,向老师们问了声好,然后将书包放到坐椅旁,缓缓坐下。这个面试场景与我以前无数次想象中的很是不同,房间中间是一张大的椭圆形办公座,而老师们就围坐成一圈。我坐下后就听见一位老师说把这位同学的资料拿过来,于是我再次看到了那个我在广州交给快递员的档袋。很快,老师们发出一片惊讶的声音:中山大学口腔医学?!虽然经常也有其它跨专业考到历史的,不过学医的也许是第一个吧。我右手旁的生性幽默风趣的L老师向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做牙医那么赚钱,你来学历史干嘛”。是呵,这也是我身边许多人对我的不解,我究竟为何要转学历史呢?我还在幼儿园时,家里就给我买了一套历史的连环画,司马迁与史记、战国时的合纵与连横、张骞出使西域、明末宁远之战……不识字时就只是看图画,慢慢会认字了,便一遍遍的翻那些连环画,随着自己的慢慢成长,那些历史故事也渐渐刻进了自己心里。由于自己的父亲是我们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自己理科成绩也还不错,文理分科便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理科,到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自己母亲在我出生之前曾做过口腔医生,于是又填报了口腔医学。进入大学之后,埋藏在心底的梦想渐渐苏醒,我知道,我的兴趣在历史,我要再为自己的梦想拼搏奋斗一次,我要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我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是激昂。在我陈述自己的梦想时,老师们都静静的交换看着我的材料,老师们见我很是激动,便叫我冷静一下,慢慢讲。面对这些我从未见过真人,只读过他们著作的老师们我怎能冷静呢?能对着他们讲出这番在过去一年中在我心底反复响起的话,我又怎能不激动呢?只要能让他们知道我的心意,知道我是真心喜爱历史的,那么我过去所有的努力便值得了!!!而在L老师旁边的正是我思慕已旧的M老师,两年前我就是于一偶然的机会得知了他那本关于鸦片战争的力著,寻来看后就为他的学识和文采所折服,那本书在我考研最艰难的时刻一直陪伴着我,每晚就放在枕边,即便因为看政治背英语没时间多次细看,但就是扫一眼红色苍凉的封面,将书握在手中感受一下它的厚实,那种感觉,也是非常美好的。而此刻,书的作者就坐在离我不到一米远的地方!而且他还不时看我,与我四目交汇!那时的感觉,真的找到合适的语言,我能想到的还是那句话——梦想照进现实了!这种美妙的感觉,在人一生的经历中真是极其有限的,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见到了他!也让他看到了我!并将心中积蓄多年的话语一吐而快了!

在我讲完之后,M老师严肃的看着我,认真的给我讲了一遍面试的注意事项,即要听清老师的提问,然后有针对性的回答问题。我表示明白之后,坐在我对面的系主任便向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你的研究意向是甲午战争与中国近现代化,那么你谈谈你对甲午中国战败的认识。”于是我便从领导阶层战争前的改革意识、军备、开战后的决策层战略选择等几方面予以分析回答。之后的第二个问题是,“你材料里提到关于甲午战争你读过戚其章先生的一些著作,那么你谈谈戚先生对于甲午战争的一些认识和观点。”我便开始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讲起,没讲几句就被主任打断了,他提醒我说要是戚先生的观点,而不是我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我当时就有点慌神了,幸而L老师给我解了围,他说到,也许你不了解历史学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是谁说的话就是谁说的,你不能任意替作者加以诠释。他还举例说我材料里面曾提到严耕望先生在他的《治史经验谈》说过“要看书,不要只抱个题目去翻材料”就是不对,那是严先生老师钱穆说的。趁L老师说话的时候,我加紧思索了一下,我看戚先生的书主要是介绍甲午战争经过的,而论述观点之类的确没有印象,不知为不知,于是我便告诉老师们我的确不太清楚戚先生对于甲午战争的观点和看法。主任也没为难我,便接下去问了第三个问题,“你的材料中提到了石泉先生的《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那你谈谈你读了这本书的看法。”我大致讲了这本书主要论述了清政府领导阶层政治权力的转移对于战争的影响,从前清流后清流,主战派主和派几方面加以分析。最后一个问题是“研究甲午战争可以用到的原始史料有哪些?”我主要回答了《翁文恭公日记》、《李文忠公全集》、《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等几种。回答至此,面试也就结束了。

整个面试过程在我看来是轻松而愉快的,老师们的态度不仅和蔼可亲,而且每当我紧张或是思维停顿时,他们就会开些玩笑让我放松。虽然还不知最后结果会是怎样,但是这样的面试经历已经成为我永远的精神财富。接下来的一周我没有立即回广州,因为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听老师们讲课,周二去听了M老师一天的课,并在课间向他提了一些我所思考的问题,和他有了更多一些的亲密接触。而周二晚上和周四晚上则再去参加了L老师的课,真切的感受了一下北大历史系研究生上课的感觉。

北京西站开往广州的火车启动时,我心想,这次的北京之行果然美妙,我已没有任何遗憾了。

4月5日,北大历史系网站公布录取名单,我被录取了。

6月26日,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一年多的考研之路,就此结束了。

即将开启的,将是三年的幸福的读书时光。

对未来,我满怀期待。

后记:

考研最辛苦最难熬的时候,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在考上之后一定要写一篇纪念我考研的文字,一方面记录下这段艰难的奋斗,另一方面若是能激发后来者的激情则更好了。一边准备考试一边想象如何在成功后介绍自己的经验,正是这种自娱自乐的精神让我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4月18日开始动手写的,到今天,将近三个月,终于完成了。正如开篇所说,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段鲜活的回忆。

感谢我的爸妈、叔婶,是你们的理解和支持让我可以义无反顾的直奔我的理想而去;感谢中大与北大的那两位师兄,是你们一直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中充满了信心和勇气;感谢金龙、君哥、二猪、小骥、君君,是你们让我在考研路上不会太过孤独和寂寞;感谢April,你是让我明白对于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后感谢自己,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坚持到今天,并得到了最后的成功。

考研结束了,而人生才刚刚开始,从现在开始要继续努力,争取在三年后达到心中的下一个目标。最后借用胡风的一句话作为结束:

时间开始了!

本页标签: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