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历史学综合中的中国古代史,占试卷分值约30%。因此,备考2023统考历史学考研者们,在看中国古代史部分,一定要多花点时间。下面,小编为帮助考生快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重难点,特意分享-2023考研313中国古代史:论述南倭北虏问题,供考生参考。
2023考研313中国古代史:论述南倭北虏问题
“南倭北虏”是明朝的边防格局,在洪武时期已经形成。明朝在边疆上的主要对手是北方的蒙古和东南沿海的倭寇,合称“南倭北虏”。在“南倭北虏”的频繁骚扰下,明朝的边疆形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颇为被动。
1.北部边防的压力
洪武后期,北元政权在明朝的打击下逐渐分崩离析,蒙古地区分为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兀良哈较早降附明朝,鞑靼与瓦剌则是明朝的主要边患。为防止蒙古侵扰,明朝在长城设置九个边防重镇,统称“九边”,皆布有重兵。永乐以下,长城逐渐成为明朝与蒙古势力范围的基本分界线。
英宗即位后,瓦剌势力渐盛,兼并鞑靼诸部,基本统一漠北。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首领也先大举南侵,英宗在王振诱导下率50万军队仓促亲征,行至土木堡明军大溃,英宗被俘,王振为乱军所杀,是为“土木之变”。败讯至京,兵部侍郎于谦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并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先后将英宗归还。
景泰末年,也先死于内乱,瓦剌衰落,鞑靼再度崛起。弘治年间,把秃猛可重振汗权,统一鞑靼诸部,号达延汗。嘉靖二十九年(1550),达延汗之孙俺答汗对明朝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直抵北京城下劫掠数日,史称“庚戌之变”。俺答汗南侵实际上并无灭亡明朝的企图,而是想逼迫明朝扩大“贡市”往来以满足其需求,但明廷不予理睬。
隆庆五年(1571),明朝与蒙古达成和议,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其家族成员和蒙古其他首领也都封授了官职,史称“隆庆和议”,亦称“俺答封贡”。和议后,明朝在沿边各地开马市与蒙古贸易,双方恢复通贡关系。和议使蒙古各部的物质需求得到了较大满足,明朝北部边防的压力终于缓解,直至明亡,蒙古不再构成边疆的威胁。
2.东南沿海的倭患
倭寇的产生始于元朝。当时日本镰仓幕府统治衰落,经济凋敝,大批中小武士陷于贫困化,下海从事走私贸易,亦商亦盗,常以劫掠为生,元人称之为倭寇。
从洪武至正德,倭寇对明朝沿海的骚扰时断时续。到嘉靖年间,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倭寇活动空前猖獗,嘉靖二年(1523)的“争贡之役”就是其中一个标志性事件。事后明廷厉行“海禁”,绝日本贡使。
倭患持续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规模有限的朝贡贸易不能满足日本各诸侯的物资需求,现朝贡完全中止,遂使倭患更为严重。另外,当时南方商品经济已有很大发展,很多中国沿海地主、富民以海外贸易为生,厉行海禁同样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中国的海上走私集团因而发展起来,他们亦商亦盗,多以日本为根据地,在日本的支持下袭用倭人的服饰旗号从事劫掠,大大加剧了倭患的声势,嘉靖倭寇“虽曰倭,然中国之人居三之二”便是其特点。
嘉靖中叶,倭患已蔓延东南数省,造成巨大损失。嘉靖三十四年,著名将领戚继光奉调至东南平倭,在浙江义乌招募农民、矿夫组成一支新军,严加训练,时称“戚家军”,“戚家军”屡战皆捷,名闻天下。另一位名将俞大猷也招募组建了“俞家军”。到嘉靖末年,长期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被戚、俞等人荡平,东南沿海的倭患至此完全解除。
明代抗倭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平定倭寇,东南沿海一带的社会生产得以正常进行,同时也为后来的“隆庆开关”创造了条件。
综上是“2023考研313中国古代史:论述南倭北虏问题”,希望对2023统考历史学的考生们,在复习上面有所帮助!如果你还可以努力可以付出,就不要轻言停止和放弃。在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之前,一切都还没有什么真正的结果。继续加油,相信自己会实现!
推荐阅读:
2023考研31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